第3章 小寒修具备春耕古卷注法传农巧(2 / 3)
垂直度线”
,架侧加了小锤(敲校用),“校不同工具对不同线,不跑偏”
。
楚国农妇把养护袋里的麻布换成了“桐油浸麻布”
:“擦犁头时油能渗进铁里,防生锈还耐磨”
。
鲁国的王大叔在打磨车旁加了“刃口测试纸”
(用桑皮纸做),磨完的刃口能削纸就合格,“省得凭感觉判断,磨得更准”
。
二、协作修具的冲突与守护修具刚开头,就见三个穿粗麻短打的工头扛着麻绳走来,麻绳上还系着“季氏工府”
的木牌。
为的工头一把夺过王二愣子刚校直的犁:“奉大夫令,征调农用工具修城垣,晚了就要拿人问罪!”
柳氏扑过去想抢回锄,却被工头推得坐在雪地里:“这锄是俺刚补好的,开春翻地全靠它,你们拿去了俺们种啥!”
王二愣子当即把修复架挡在农具前:“这是农人种地的家当,古卷上都记着‘鲁宣公时定例——农具归农,非灾年不得征调’,你们敢违旧例?”
公孙矩没急着冲突,而是展开《小寒修具录》,指着赵无恤的批注给工头看:“你看,古卷明确记‘小寒修具,为备春耕,农具缺则收成减,减则税少’,你们大夫征农具,是断自己的税路!”
说话间里正带着族老赶来,族老捧着鲁地《农器令》竹简,与《小寒修具录》比对后,当场让工头把农具还回:“农器是农人的命,谁要是抢,先过全村人的眼!”
一场风波平息后,修具的节奏更快了。
列国众人自分成“校具组”
“补具组”
“磨具组”
:秦国汉子全去校直犁、耧,把弯了的部件校得笔直;楚国农妇负责补裂柄、擦铁器,用桐油麻布擦犁头,用糨糊竹篾补锄柄;鲁国田夫跟着王大叔打磨,粗砂岩磨去锈,细磨石开刃,每磨完一件就用测试纸验刃口。
公孙矩跟着补具组忙活,见张大哥缠竹篾时没对齐裂缝,赶紧递过竹片:“按古卷说的,篾条要顺着裂缝缠,才能把缝堵严,不然开春一受力就裂。”
另一边,孟春现楚地耧的耧眼堵得严实,便和几个农妇用细竹针通疏:“古卷说‘耧眼通,播种匀’,得通到能漏下麦粒才成!”
小石头也没闲着,他守在打磨车旁,帮着递磨石:“王大叔,细磨石在这儿!”
三、古卷注农法的修具细节修具间隙,赵无恤带着两位熟悉列国农器的老匠赶来,身后还跟着抄录古卷的仆从。
“昨儿个查《考工记·匠人》,现‘小寒修具’只记了晋地的‘犁具修法’,秦、鲁、楚的农器巧思还缺着。”
他蹲在杂院中央,看着秦国汉子给犁头包铁,让仆从记下:“秦地多坡田,犁头需包三寸宽铁,铁边磨成斜刃,翻坡土不费力;包铁时用铜钉固定,别用铁钉,铜钉不生锈。”
公孙矩接过竹简,指着其中一段补充:“赵公,鲁地还有‘锄柄缠麻’的巧思——锄柄缠三层麻线,每层都涂糨糊,握的时候不打滑,冬天不冻手,这也得记上,让修具法更全。”
楚国的刘婶也凑过来,拿着刚修好的耧说:“俺们楚地修耧,会在耧腿缠圈藤条,走湿田时不陷泥,这细节古卷没写,得补注。”
赵无恤当即让仆从把这些细节补在《小寒修具录》的空白处,还在旁批注:“农器因地形异,异法皆为省力,皆为丰产,不可偏废。”
为了让修具巧思传得更实,众人还做了“修具示教牌”
:用厚竹简刻出“校犁、补锄、磨刃、通耧”
的步骤,每个步骤旁都画着小图——校犁的图里标着“铁包宽三寸”
,补锄的图里画着“麻线缠三层”
,连通耧眼的细竹针都刻着“针粗如麦秆”
。
小石头拿着示教牌,跟着老匠学念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