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芒种前护穗保粒满古卷传智盼丰收(3 / 4)

加入书签

p>三、倒伏苗头与灌浆不均的互助忙

管护到一半,张大哥突然喊:“西头的麦垄有倒伏苗头!”

众人凑过去看,几株麦秆已歪向一边,穗子垂在地上,再遇风就得倒,“再不管穗粒会沾泥,收的时候得扔!”

公孙矩赶紧走过去,翻着竹简找对策——赵鞅在《麦熟护穗要》里写过“倒伏应急,宜扶秆、插架、绑绳,忌硬拽”

,他立刻分了工:“秦国的汉子轻轻扶起歪秆,别扯断根;楚国的农妇多插双倍支架,每三株绑一根横绳;鲁国的田夫给扶好的麦施稳肥,促秆硬,三样都得快!”

众人一听,赶紧分头行动。

王二愣子蹲下来扶秆,手指托着秆基部慢慢扶直,没断一根;刘婶和孟春插支架,横绳绑得松松的,不勒秆;王大叔往扶好的麦根旁撒稳肥,每株半勺,不多不少。

刚扶完倒秆,孟春又现东头的麦垄灌浆不均——有的穗满得垂头,有的穗还瘪着,差了三成,“这要是不补肥,瘪穗收了也没用!”

“俺家有旧的小肥勺,能帮着补施!”

西头的张婶拎着小肥勺跑过来,勺小得能伸进株间;“俺去烧点绿豆汤,大伙扶秆累了,喝口解解暑!”

东头的李叔拎着铁锅往灶房跑,绿豆汤的香味很快混着豆饼的清香飘满田间。

过了小半个时辰,倒秆扶直了,瘪穗也补了肥。

王二愣子捏着补肥的瘪穗,比之前硬了点,笑着露出了牙:“还是大伙一起想办法快,这要是单家单户,得忙到天黑,还得丢不少穗!”

刘婶突然现几处横绳绑太紧,勒得秆子红,赶紧松了松:“得留够劲,不然秆长不粗!”

张大哥也跟着过来:“俺帮你扶着秆,你松绳,别碰着穗!”

小石头也跟着帮忙,他帮着递小肥勺,张婶教他“补肥时别撒在穗上,撒在根旁”

,王大叔帮着扶秆,三个人配合得像老搭档。

“俺递的小肥勺能补完瘪穗不?”

小石头抬头问,脸上沾了点肥粉,像只小花猫,引得大伙都笑。

四、护穗细化管理的巧法子

处理完倒伏和灌浆问题,列国的人又忙着“护穗细化管理”

——倒秆扶了,得记倒伏垄位置;支架插了,得查支架稳固度;肥补了,得记补肥量,免得来年忘。

鲁国的王大叔记补肥量,把每垄“补肥”

“稳肥”

的用量都刻在竹片上:“按垄记,明年就知道哪块地灌浆慢,像给麦穗‘写营养账’,清清楚楚。”

他记的时候会标上日期,免得过阵子忘。

楚国的刘婶查支架稳固度,挨个晃了晃支架:“插得浅的得再拍实,绳松的得再扎紧,像给麦秆‘查拐棍’,别半路塌了。”

孟春跟着帮忙,把晃得动的支架往下按了按,没漏一根。

秦国的张大哥记倒伏垄位置,把“西头四垄、东头两垄”

画在竹片上:“记下来明年在这垄种抗倒麦种,像给土地‘写档案’,免得来年犯倒。”

公孙矩帮着记细化管理情况,把扶倒秆的株数、补支架的根数、补肥的用量都写在竹简上,还画了后续管护计划——“每日查支架、三日测穗重、五日补次稳肥”

,笔尖划过竹简的声响,像把管护的心思刻进了传承里。

他还把赵鞅的竹简和今年的记录并排放,虽隔了千百年,却都是“管得细、护得实”

的农耕真意。

阿柴在旁边给灌浆肥车上油,把车轮和车轴都擦得亮闪闪:“车上了油,下次用着顺,不然生锈了推不动,像给车‘擦润肤膏’。”

“俺家的竹片没了,能借你家的匀点不?”

南头的赵婶过来问。

张大哥赶紧递过竹片:“拿去用,记的时候标清楚,别弄混!”

“俺家的绿豆汤没了,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