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冬至休农祭稷神古卷补录传岁礼(3 / 3)
>
的步骤,每个步骤旁都画着小图——洁器的图里标着“羊毛刷”
,备品的图里画着“谷穗形麦饼”
,连分食的顺序都刻着“先老人、后孩童”
。
小石头拿着示教牌,跟着老叟学念祭礼口诀:“冬至祭稷神,洁器心要诚;供品分三地,礼毕福满门……”
念得认真,引得老叟笑着摸他的头:“娃记牢了,来年就能帮着主持祭礼了!”
四、冬至祭礼的岁俗小聚祭礼结束后,杂院摆起“分岁宴”
,桌上的吃食全是祭后的供品:羊羹炖萝卜(秦地风味)、黍糕夹枣泥(鲁地做法)、麦饼蘸蜂蜜(楚地甜食),连饮品都是温热的柏叶酒。
柳氏端着羊羹炖萝卜,给每人碗里都舀了一勺:“今年多亏古卷和大伙,祭礼没被搅黄,这羹暖身子,大伙多喝点!”
王二愣子举着柏叶酒碗:“明年冬至,咱还按今年的法子祭稷、传礼,再把示教牌传给邻村,让更多农人会行岁礼!”
公孙矩把补录后的《冬至农祭录》传给众人传阅,竹简上还夹着刚画的“列国祭礼图”
:秦地羊羹祭(加花椒)、鲁地黍糕祭(贴吉签)、楚地麦饼祭(谷穗形),旁边注着“俗异心同,皆敬稷神”
。
“赵无恤说‘祭稷不是求神,是敬地;传礼不是循旧,是传心’,咱这祭礼,祭的是滋养庄稼的土地,传的是农人盼丰收的诚心。”
他给每人了一小包用红布裹着的种粒,里面混着黍种、麦种,是从供品里分的:“拿着这个,明年播种时就想起今儿的祭礼,别断了对土地的敬心。”
小石头最兴奋,他得到了公孙矩亲手做的迷你清洁刷——刷头是用软羊毛缠的,刷柄是小竹制的,“等你再长高点,就能帮着擦大祭器了”
。
小黄狗叼来块麦饼,蹲在他脚边摇尾巴,像是也在庆祝祭礼顺利。
月光透过老桑树洒下来,照在剑鞘新长的“岁礼纹”
上,泛着温润的光。
五、岁月沉淀的丰盼冬至后十日,补录的古卷已收进杂院的木柜,示教牌挂在祭台旁,红布裹着的种粒摆在农人的灶房里——雪地里的祭台虽已拆去,但柏叶的清香还飘在杂院,像是稷神的回应。
列国众人每天都来杂院翻看补录的古卷:秦国汉子查《羊羹做法》,楚国农妇看《麦饼刻纹》,鲁国田夫读《赠种岁礼》,连小石头都学会了按步骤念祭礼口诀:“洁器慢、备品全、跪拜诚、分食暖……”
柳氏把补录的岁礼刻在自家灶房的木板上,还画了示教牌的小图:“让家里的娃每天看,长大了就不会忘敬土地的礼。”
公孙矩擦拭着“华夏”
剑,剑鞘上的纹路又多了几重:从立冬整籍到冬至祭稷,农耕的智慧就像这红布裹着的种粒,得用心敬、细心传,才能在来年春天出希望的芽。
风吹过杂院,传来“簌簌”
的雪落声,像是土地在回应农人的敬心。
有人说这是古卷在低语,有人说这是稷神在保佑。
只有公孙矩知道,这是千万双手洁器、备品、传礼的心意,在守护着农耕的根脉,也在续写着春秋时期生生不息的岁时篇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