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小满稳蘖防徒长,古卷传智促灌浆(2 / 3)

加入书签

让养分往蘖上走。” 另一边,小石头用迷你耙定距时,发现几株有效蘖长得太密,正想移苗,王大叔却递来根竹篾:“别移!用竹篾把蘖秆撑开,留三寸间距就行,移苗伤根影响灌浆。”

辨到西头地块时出了新问题:这里的麦苗蘖数够多,可秆子细得像麻线,一捏就弯。“这是‘密蘖瘦苗’,古卷里写过得‘疏蘖补肥’。” 公孙矩让大伙把每株的无效蘖全拔掉,只留三根壮实的有效蘖,再撒上用豆饼磨的细肥 —— 按古卷记载,小满补豆饼肥,能让蘖秆长粗,为灌浆攒劲。刘婶还在肥里混了点艾草灰:“祖母说艾草灰能防蚜虫,免得灌浆时虫咬麦粒。”

夕阳西斜时,辨蘖控旺总算完了。公孙矩翻着记录竹简笑:“有效蘖率从八成提到九成,虚旺苗全救过来了!” 小石头举着他辨对的第一株麦苗跑来:“师父你看!三根有效蘖,一根不多一根不少!”

三、突遇虚旺与密蘖的新应对

刚收拾工具,刘婶突然惊呼:“南头几垄麦苗虚旺得厉害!” 众人赶过去一看,叶片长得比手掌还宽,可有效蘖才一根,有的甚至没分蘖。“这要是不管,灌浆时麦粒会瘪!” 王二愣子急得直搓手。

公孙矩却想起古卷里的 “虚旺急救法”。他让秦国汉子用竹刀疏叶,每株只留四片新叶;楚国农妇取来河沙,把控旺压苗袋的重量加到最重,压在苗秆中部 ——“别压顶,压中部能让养分往下走,促分蘖”;鲁国田夫则在苗根旁挖浅沟,埋上碎麦秸:“麦秸能保墒,还能慢慢发酵补肥,按古卷说的‘浅埋秸,深养根’。”

张大哥疏叶时发现,虚旺苗的叶背爬着细小的红虫,“难怪叶长得疯!虫吸汁让苗乱长!” 刘婶立刻掏出防虫药囊,这是用艾草、薄荷、苦楝叶混做的,挂在苗秆上,药香一飘,红虫就往下掉。孟春还把控旺液里加了点苦楝汁:“古卷说苦楝汁能杀虫,一举两得!”

忙活至黄昏,虚旺苗总算稳住了 —— 叶片不再疯长,株底已冒出细小的有效蘖芽。王大叔蹲在田埂上,用竹片量了量蘖芽:“有半寸长了!再过五天就能定蘖。” 小石头学着挂药囊,却把袋子挂反了,药渣全漏在叶上,引得大伙笑:“傻娃,得让细纱袋朝下,药香才散得匀!”

四、灌浆前的细化新管理

处理完虚旺苗,灌浆前的准备正式开始。鲁国的王大叔带着人给麦田挖 “灌浆沟”,沟深三寸,沟距三尺:“按古卷说的,沟太深伤根,太浅存不住水,这样正好,天旱能浇水,雨天能排水。” 秦国的张大哥则在沟边插竹牌,上面刻着 “每日查墒”:“早上看沟底潮不潮,潮了不用浇,干了就得补点水。”

楚国农妇们的活儿最细致。她们把控旺压苗袋按苗势重新调整:长得壮的换轻袋,刚救过来的虚旺苗还留重袋,袋角的竹片全朝同一个方向 ——“这样浇水时能顺着竹片流到根旁,不淹叶”。刘婶还教大伙按古卷记载熬制 “灌浆促粒液”:槐叶煮水加少量蜂蜜,“蜜能粘在麦粒上,防鸟啄还能促粒满”。

公孙矩特别关注有效蘖的 “灌浆准备”。他让小石头把每株的有效蘖都做上记号 —— 用红绳系在蘖秆中部,“这样灌浆时就能盯着看,哪株先泛黄就先补水”。又在麦田边搭了个 “观蘖棚”,棚里摆着古卷抄本,“每天有人来记蘖情,按古卷说的‘小满三日一查,五日一调’,别出岔子”。

阿柴在灌浆沟旁撒了圈苍术粉,这是他从山里学的土法:“苍术粉能防地虫,免得虫咬根影响灌浆。” 李掌柜则带来新做的 “灌浆记” 竹牌,每块牌上刻着日期和地块,“插在垄头,谁管的地谁记,清楚得很”。

五、辨蘖宴上的新感悟

忙完一天,杂院摆起 “辨蘖宴”。桌上的菜都带着小满的气息:麦粒熬的粥、槐花做的饼、豆饼炒的野菜,连酒都是新酿的麦芽酒。王二愣子端起酒碗:“今年辨蘖才知,不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