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清明除草固根盘,古卷传智稳苗基(3 / 4)

加入书签

区的土扒到一寸深,风一吹土就润透不涝;王大叔调了 “救根肥” 的漏口,撒得匀还少,肥粉全落在根旁。

刚解完缠根,孟春又发现北头的麦根区过湿 —— 褐布片全变深褐,土一捏能出水,“这要是不散湿,根会腐,苗会倒!”“俺家有旧的干麦秸,能铺在根区吸潮!” 西头的张婶抱着麦秸跑过来,秸碎得细,铺在根区不压苗;“俺去烧点姜茶,大伙解缠根累了,喝口暖身子!” 东头的李叔拎着铁锅往灶房跑,姜茶的香味很快混着艾草的清香飘满田间。

过了小半个时辰,缠根解完了,根区也散湿了,褐布片变回浅褐。王二愣子捏着解缠的豆根,根须又变嫩白,笑着露出了牙:“还是大伙一起想办法快,这要是单家单户,准保一半根烂,明年收成得少两成!”

刘婶突然发现几片养护帘的透气格被泥堵了,赶紧用小棍捅开:“得通通气,不然根区还会湿!” 张大哥也跟着过来:“俺帮你扶着帘,你捅格,别弄破帘!”

小石头也跟着帮忙,他帮着递干麦秸,孟春教他 “铺的时候别盖着根,留半寸空”,张大哥帮着扶帘,三个人配合得像老搭档。“俺递的麦秸能吸完潮气不?” 小石头抬头问,脸上沾了点泥,像只小花猫,引得大伙都笑。

四、固根细化管理的巧法子

解决完突发问题,列国的人又忙着 “固根细化管理”—— 草除了,得查除草干净度;根护了,得记根区湿度;肥撒了,得查肥效,免得来年忘。

鲁国的王大叔查除草干净度,在除过草的垄间扒了十处土:“只漏了两棵小草,干净度够高!” 他把漏除的草挑出来,还在旁插了小竹片:“这处得记着,明天再查一次,像给根区‘做复查’,别留隐患。”

楚国的刘婶记根区湿度,把每垄的褐布片颜色记在竹片上:“深褐是湿、浅褐是润、白是干,记下来明年就知道哪块根区爱涝、哪块爱干,像给根区‘写档案’,清清楚楚。” 孟春跟着帮忙,把竹片按垄号排好,没乱一片。

秦国的张大哥查根肥肥效,在撒肥的根区扒了棵麦根:“根须变粗了,肥效显了!” 他把显效的根区做上红记号:“这些不用再补肥,没显效的得再撒次,别落下一垄!”

公孙矩帮着记细化管理情况,把解缠根的棵数、散湿的垄数、补肥的面积都写在竹简上,还画了固根后续计划 ——“三日查根腐、七日查根长、十日查苗势”,笔尖划过竹简的声响,像把管护的心思刻进了传承里。他还把赵砚的竹简和今年的记录并排放,虽隔了千百年,却都是 “管得细、护得实” 的农耕真意。

阿柴在旁边给除草钩上油,把钩齿和钩柄都擦得亮闪闪:“钩上了油,下次用着顺,不然生锈了伤根,像给钩‘擦润肤膏’。”

“俺家的小竹片没了,能借你家的匀点不?” 南头的赵婶过来问。张大哥赶紧递过竹片:“拿去用,记的时候标清楚垄号,别弄混!”

“俺家的姜茶没了,能借你家的匀点不?” 北头的孙叔端着空碗过来。李叔赶紧往他碗里倒:“拿去用,趁热喝,暖身子!”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看着解完缠的根、散湿的根区、补完肥的苗,又看了眼公孙矩手里的竹简,笑着说:“赵氏家族传的不只是书,是‘固根精护’的理啊!‘轻除缠根、散湿护根、对症施肥’,这三步做全了,苗哪能不稳?古书上的理,到现在还管用!”

五、固根小聚的热闹情

管护完,杂院要办 “稳根宴”,列国的人都动起来。王二愣子杀了只养肥的鸡,刘婶炒了院里的清明菜,王大叔煮了新收的豆子,绣娘蒸了清明粿,李掌柜还带来了腌菜,摆了满满一桌子。

“咱这宴得叫‘盘根宴’,” 王二愣子举着碗,声音洪亮,“草除了,根护了,肥撒了,苗根准能盘得牢,这宴得吃个踏实!”

公孙矩也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