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一夏收割储的妥,盼得岁丰的耕(1 / 4)

加入书签

芒种的晨光刚把田间的露水晒成薄雾,列国的农夫已扛着收割储粮家伙往麦田赶。秦国的汉子握着竹制收割计数牌,牌上刻着 “十棵一卡、百棵一捆” 的刻度,还系着记捆数的红绳;楚国的农妇挎着麻编穗禾收纳筐,筐底缝着耐磨的粗麻,边缘缠了软布防磨手;鲁国的田夫推着木架手动脱粒机,机身上装着带棱的脱粒辊,底下还带个接麦粒的木槽;连小石头都拎着迷你竹制晒粮耙,耙齿间距刚好能翻匀麦粒。脚步踩在麦垄间的田埂上 “哒哒” 响,像给金黄的麦田敲 “丰收鼓”,引得埂边的野蔷薇开了粉花,花香混着麦香飘满田间,像是来给收割的人 “送甜香”。

“公孙先生,天刚亮咱就动手,今儿准能割完这半亩麦!” 王二愣子握着磨亮的镰刀,往麦垄里一站,穗子垂得能碰着膝盖,“昨儿个标好的黑记号区穗子熟得透,割下来直接脱粒,不浪费一颗!”

公孙矩刚把 “华夏” 剑靠在田边的老桑树上,剑鞘上的 “成熟管纹” 旁,新长出的 “收割储纹” 像袋装满的粮食,把旧纹路衬得沉甸甸的。“这芒种收割跟给麦田‘收果实’似的,得计数清、装得稳、脱得净、晒得干,” 他把收割计数牌递给王二愣子,“割十棵就卡一下,满百棵捆成一捆,红绳记捆数,别乱了数,” 阿柴从秦地老农那学的法子,秦国的牌计数、楚国的筐装禾、鲁国的机脱粒,再加上晒粮耙翻晒,四样配着来,收割快、穗不丢、粒干净、粮好储,一年辛劳才不白费。”

说话间,小石头拎着小晒粮耙跑过来,筐里还放着个迷你穗禾收纳筐:“俺也能装穗子!装满一筐就给刘婶送过去!” 王二愣子媳妇笑着递过块芝麻糖:“慢点跑,别摔着,装的时候轻着点,别掉粒。” 跟着看热闹的小黄狗也围着筐转,尾巴摇得欢,像是也想帮着 “看筐”。

一、收割工具的巧调试

整理收割工具的场面比芒种的晨光还热闹,列国的器具往田边一摆,秦国的收割计数牌、楚国的穗禾收纳筐、鲁国的手动脱粒机、竹制晒粮耙排成排,修计数牌的 “沙沙” 声、缝筐边的 “嗡嗡” 声、调脱粒辊的 “咯吱” 声缠成团,转眼间,件件工具就收拾得称手,像等着给丰收 “搭好台” 的好帮手。

“这计数牌得按作物调刻度,” 秦国的老竹匠正给牌补刻痕,手指捏着牌比对麦穗,“麦子穗密,十棵一卡;稻子秆高,五棵一卡;豆子棵矮,二十棵一卡,像给不同作物‘做计数器’,割多少记多少,心里有数不瞎忙。”

王二愣子学着给计数牌系红绳,系得太松容易滑:“你这是给红绳‘系活扣’呢!” 秦国的张大哥笑着教他打活结:“每记一捆就打个活结,收完一垄数结子,又快又准,还不容易乱。”

公孙矩帮着改穗禾收纳筐,把楚国的筐底加了层硬竹篾:“这样装穗子时筐不变形,扛着也稳,不像软筐容易洒,” 他往筐里装了半筐麦穗,“扛着走两步试试,穗子不晃不掉,像给穗禾‘装小窝’,安稳得很。”

鲁国的王大叔正给脱粒机调脱粒辊间距:“间距太近会轧碎麦粒,太远脱不干净,刚好能卡住麦穗秆就行,像给麦粒‘脱外套’,只脱壳不伤粒。” 他往辊里塞了把麦穗,摇动手柄,麦粒 “簌簌” 掉进木槽,壳子从另一边出来,干净得很。

楚国的刘婶正给晒粮耙磨齿尖:“耙齿磨尖点好翻粮,别太尖刮破麻袋,像给粮食‘翻翻身’,晒得匀,干得快。”

阿柴突然指着地上的影子喊:“师父,您看这脱粒机的影子,跟剑上的收割储纹对上了!”

众人扭头一看,可不是嘛!计数牌的影子刻着直线,收纳筐的影子鼓着软边,脱粒机的影子带着辊痕,晒粮耙的影子排着齿印,三股影子在地上织成张网,把列国的巧思都兜在里头。

“昨儿个试调脱粒机时还吵了两句,” 李掌柜提着藤篮过来,篮里的小米粥还冒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