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一冬护苗筹的细,盼得春来的耕(3 / 4)
农妇拎着棉絮,往漏套的苗袋里塞,像给苗 “加棉袄”;鲁国的田夫握着小锄,给苗根培土,土堆得像小坡,护住了冻不着的根。
“俺家还有旧的麻袋片,能盖在草帘上,更抗冻!” 西头的张婶扛着麻袋跑过来,麻袋片撕得匀匀的;“俺去烧点姜茶,大伙冻得手僵,喝口暖身子!” 东头的李叔拎着铁锅往灶房跑,姜茶的香味很快飘满了田埂。
过了小半个时辰,太阳出来化了霜,掀开草帘一看,大麦苗慢慢舒展开叶子,根也透着白。王二愣子用小铁铲挖了棵苗根,根须完好,笑着露出了牙:“还是大伙一起想办法管用,这要是单家单户,准保一半苗冻死,开春没绿肥,庄稼长不好!”
秦国的张大哥突然发现南头的几垄油菜苗,保温袋破了个洞,赶紧拎着针线过来:“得补袋,不然再降温,苗还得冻!” 楚国的刘婶也跟着过来:“俺帮你扶着袋,你缝补,快得很!”
小石头也跟着帮忙,他帮着递麻袋片,刘婶教他 “把片铺在草帘上,别压苗”,张大哥帮着扶稳保温袋,三个人配合得像老搭档。“俺递的麻袋片能帮苗抗冻不?” 小石头抬头问,脸上沾了点草木灰,像只小花猫,引得大伙都笑。
四、粮仓二次巡检的细功夫
护完苗,列国的人又忙着 “粮仓二次巡检”—— 冬天气温低,粮囤容易闷出潮气,得用透气竿通通风。鲁国的田夫扛着透气竿,往粮囤里插,每插一尺就转一圈,让竿上的小孔都对着粮粒,“像给粮囤‘插透气针’,潮气能顺着孔跑出来,粮不闷腐。”
秦国的汉子用观测尺改的 “粮情尺”,往粮囤里插,测粮粒的松紧:“粮粒太密容易闷,得插竿松一松;太松容易漏风,得拍实点,像给粮囤‘调松紧’,不松不紧才正好。”
楚国的农妇拎着小布袋,往粮囤缝隙撒干石灰,“石灰能吸潮气,缝里不潮,粮就不长霉,像给粮囤‘撒干燥剂’。”
公孙矩帮着查粮情,把插竿的地方做上红记号,隔天再查:“记号处的粮要是还干,就不用动;要是潮了,就得再插竿,不能马虎。”
阿柴在旁边给透气竿绑红布条,“红布条能显眼,免得下次巡检踩着竿,也能看竿有没有歪。”
“俺家的透气竿不够了,能借你家的用用不?” 南头的赵婶举着空竿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问。鲁国的王大叔赶紧递过竿:“拿去用,俺这还有,够巡完自家的仓!”
“俺家的石灰没了,能借你家的匀点不?” 北头的孙叔端着空碗过来。楚国的刘婶赶紧往他碗里装:“拿去用,撒的时候轻点,别弄进粮里!”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捧着本《冬储要诀》,指着里面的图:“你们看,古人冬储也讲‘通粮气、护粮根’,跟咱现在一样,这就是‘一测二通三防潮,粮满仓实到开春’的理。”
巡检到夕阳西下,粮仓的透气竿都插得整整齐齐,红布条在仓里飘着像小灯笼。王二愣子拍着手上的灰:“今年这二次巡检做得细,粮不闷不潮,开春准能吃上新粮!”
五、新年农耕规划的热闹情
巡检完粮仓,杂院要办 “农耕规划会”,列国的人都来凑主意。秦国的张大哥拿出田地图,指着东头的地:“明年东头还种麦,今年冬苗长得好,开春当绿肥,麦准高产!”
楚国的刘婶也说:“西头的稻田得修新渠,去年的渠有点窄,浇水慢,明年雇个石匠扩宽!”
鲁国的王大叔从怀里掏出新做的播种勺:“俺做了二十个新勺,明年播种快,还匀,不浪费种子!”
公孙矩指着图上的空地:“这块地咱种新换的豌豆种,耐寒还能肥地,跟麦子混种,互相帮衬着长。”
小石头也凑过来,指着图上的一小块地:“俺要在这种油菜,今年护的苗长得好,明年俺自己种!”
大伙都笑着点头:“行!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