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一田融合守的熟,等得仓仓的足(3 / 4)

加入书签

着,像道防护墙。

“俺家还有旧的铜盆,能拿来敲着惊鸟!” 西头的张婶扛着铜盆跑过来,盆边还带着去年的锈迹,敲起来 “当当” 响;“俺去烧点姜茶,大伙跑累了喝口暖身子!” 东头的李叔拎着铁锅往灶房跑,姜茶的香味很快飘满了田埂。

折腾了小半个时辰,鸟群终于被赶远了,谷穗上只少了几颗粒,没大碍。王二愣子摸着没被啄的谷穗,笑得露出了牙:“还是大伙一起想办法管用,这要是单家单户,准保半熟的粒都被啄光,今年就少收不少!”

楚国的刘婶突然发现南头的几垄麦穗,有几只漏网的麻雀还在啄,赶紧拎着彩布条过去:“得再赶赶,别留后患!” 秦国的张大哥也扛着铜锣过来:“俺帮你敲锣,你挥布条,把它们赶得远远的!”

小石头也跟着帮忙,他帮着递铜盆,刘婶教他 “敲盆时要跟着鸟飞的方向跑”,张大哥帮着扶稳他的手,三个人配合得像老搭档。“俺敲的盆能惊飞鸟不?” 小石头抬头问,脸上沾了点汗,像只小花猫,引得大伙都笑。

四、整晒场的细功夫

赶完鸟,列国的人又忙着规整晒场 —— 熟粒收回来得有地方晒,场得平、得干净,粮才晒得透。鲁国的田夫用晒场刮板把土刮得平平整整,连小土坷垃都挑出来;秦国的汉子往场边垒土埂,防止晒粮时粒滚出去;楚国的农妇用扫帚把场扫干净,连草屑都扫成堆。

“这整晒场跟给粮铺‘软床’似的,” 鲁国的王大叔边刮边说,“土得刮平,不然粮晒不均;埂得垒高,不然粒会滚;场得扫净,不然草屑混进粮里,不好筛。”

公孙矩帮着查场的平整度,用木尺量着高低,差半指就用刮板再刮:“场平了,粮摊得匀,晒三天就能入仓;要是不平,低的地方潮,粮容易发霉,得细点心。”

阿柴在旁边给场边的土埂拍实,用脚踩着来回碾:“埂得实,不然下雨会塌,粮就被冲了,得像垒自家院墙似的用心。”

“俺家的晒场刮板坏了,能借你家的用用不?” 南头的赵婶拎着破刮板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问。鲁国的王大叔赶紧把自己的刮板递过去:“拿去用,俺还有个旧的,够整自家的场!”

“俺家的扫帚毛掉光了,能借你家的用用不?” 北头的孙叔举着秃扫帚过来。楚国的刘婶赶紧把自己的扫帚递过去:“拿去用,这扫帚新扎的,扫得干净!”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捧着本《晒场要诀》,指着里面的图:“你们看,古人整晒场也讲‘刮平、垒埂、扫净’,跟咱现在一样,这就是‘场整粮才净,粮净仓才满’的理。”

整到场边的夕阳西下,晒场已平得像面镜子,土埂垒得整整齐齐,场面上连草屑都没有。王二愣子蹲在场上摸了摸,土又平又干,笑得露出了牙:“今年这晒场整得好,收了粮往这一铺,三天就能干,粮仓都能早点满!”

五、岁月里的熟守盼

大暑那天,田里的穗子都全熟了,稻穗黄、麦穗沉、谷穗垂,金灿灿的铺了满田,风一吹满是熟香。列国的农夫扛着工具往田里走,秦国的防鸟哨、楚国的测熟竹片、鲁国的晒场刮板,排着队像支收粮队伍。阳光照在熟穗上,金红的穗子闪着光,像撒了满田的小金子。

“今年这熟守做得妥,粒没少、熟得匀,收成就有了谱!” 王二愣子扛着晒场刮板走在最前头,嗓门洪亮,“咱还按去年的法子,混着收、混着晒,让每颗粮都干干爽爽进粮仓!”

公孙矩走在中间,看着身后的队伍 —— 列国的人说说笑笑,小黄狗跟着跑,小石头扛着个小防鸟哨,跟在最后头,时不时蹲下来捏颗熟粒放嘴里嚼,笑得眯起了眼。他摸了摸腰间的 “华夏” 剑,剑鞘上的熟守纹旁,新的 “收纹” 已悄悄冒头,像刚装满的粮囤。

“师父,秋收的时候,俺能帮着扛粮袋不?” 小石头跑过来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