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一田融合护的嫩,守得穗穗的冒(3 / 4)
边挡缝!” 西头的张婶扛着棉絮跑过来,棉絮上还带着太阳的味;“俺去烧点姜茶,大伙冻了喝口暖身子!” 东头的李叔拎着铁锅往灶房跑,姜茶的香味很快飘满了田埂。
等薄荷水熬好,放凉后,列国的人拿着喷壶往穗基喷。秦国的汉子喷得匀,药水流过虫群,蚜虫纷纷掉下来;楚国的农妇喷得细,连穗套缝隙里的虫都没放过;鲁国的田夫跟着检查温棚,把漏风的地方用棉絮堵上。
小石头也跟着帮忙,他帮着递喷壶,刘婶教他 “对着穗基喷,别喷芽尖”,张大哥帮着扶稳温棚架,三个人配合得像老搭档。“俺喷的药能赶走蚜虫不?” 小石头抬头问,脸上沾了点薄荷水,像只小花猫,引得大伙都笑。
折腾到晌午,霜化了,蚜虫也除净了,掀开温棚布一看,穗芽还透着嫩黄,没受半点伤。王二愣子摸着穗套,笑得露出了牙:“还是大伙一起想办法管用,这要是单家单户,准保穗芽冻坏、被虫吃,今年就白忙活了!”
四、护嫩后的养护巧
虫和霜都解决了,列国的人又忙着给穗芽 “补养”—— 光护还不够,得给嫩芽补点 “营养水”,才能长得快。秦国的汉子往垄间撒腐熟的豆饼碎,饼碎渗进土里能补氮;楚国的农妇给穗基浇稀释的麦芽汁,汁里的糖分能促芽长;鲁国的田夫给温棚架加支杆,免得风大塌了伤芽。
“这补养得像给娃喂‘糖水’,” 楚国的刘婶边浇麦芽汁边说,“豆饼要撒在根旁一寸,别烧根;麦芽汁得稀释五倍,别粘在芽上;支杆要插在棚角,别碰穗,这样芽才能长得快、长得壮。”
公孙矩帮着查穗情,把有点蔫的穗芽做上蓝记号,单独多浇点麦芽汁。“这些芽受了点霜气,” 他指着记号,“得多补点糖,才能跟上其他芽的进度,不然秋收时会差一截。”
阿柴在旁边给温棚通风,把棚布掀开个小口,让新鲜空气进去。“通风得选晴天,” 他边掀布边说,“早上掀、傍晚盖,别让芽闷着,也别让霜打着,这样才舒服。”
“俺家的豆饼不够了,能借你家的用用不?” 南头的赵婶拎着空袋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问。秦国的张大哥赶紧往她袋里装豆饼:“拿去用,这饼多的是,等你家收了稻,再还俺点就行!”
“俺家的麦芽汁没了,能借你家的匀点不?” 北头的孙叔端着空盆过来。楚国的刘婶赶紧往他盆里倒:“倒半盆去,俺这还有,够浇自家的田!”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捧着本《护嫩要诀》,指着里面的图:“你们看,古人护嫩穗也讲‘防霜、防虫、补养’,烧秸秆增温、薄荷驱虫、麦芽补养,跟咱现在一样,这就是‘护嫩三招,穗齐粒饱’的理。”
补养到夕阳西下,田里的穗芽都透着精神,嫩尖更黄了,温棚架排得整整齐齐,像道绿色的风景线。王二愣子拍着手上的药粉:“今年这护嫩做得好,穗芽冒得齐,秋收准能满仓粮!”
五、岁月里的护芽盼
芒种那天,田里的穗芽都长到半寸长了,稻穗黄、谷穗绿、豆穗弯,嫩生生的铺了满田。列国的农夫扛着工具往田里走,秦国的穗套、楚国的防虫药、鲁国的温棚架,排着队像支队伍。阳光照在穗芽上,嫩尖闪着光,像撒了满田的小星星。
“今年这护嫩做得妥,穗芽冒得齐,收成就有了谱!” 王二愣子扛着温棚架走在最前头,嗓门洪亮,“咱还按去年的法子,混着管、混着护,让每棵穗都结满粒!”
公孙矩走在中间,看着身后的队伍 —— 列国的人说说笑笑,小黄狗跟着跑,小石头扛着个小穗套,跟在最后头,时不时蹲下来看穗芽,像在跟芽说话。他摸了摸腰间的 “华夏” 剑,剑鞘上的嫩纹旁,新的 “长纹” 已悄悄冒头,像刚变长的穗尖。
“师父,夏天的时候,这穗芽能长到俺手指长不?” 小石头跑过来问,眼睛亮得像穗芽上的露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