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一田融合收的欢,装满仓仓的甜(3 / 4)

加入书签

抢收管用,这要是单靠一家,准保得淋透一半!”

雨停后,太阳又钻了出来。众人掀开防雨布一看,底下的谷粒干干爽爽的,没沾半点潮气。楚国的刘婶笑着说:“咱这防雨布没白盖,晚上再翻晒一遍,明天就能入仓了!”

小石头也跟着忙前忙后,帮着递麻袋、捡散落的谷粒,脸上沾着泥点,像只小花猫。“俺也帮着抢收啦!” 他举着颗谷粒跑过来,献宝似的递给公孙矩,“这颗粒真饱!”

四、晒粮入仓的欢喜景

第二天一早,天刚放晴,晒粮场就热闹起来。列国的农夫扛着木锨、推着耙子,把棚里的粮搬到场上摊开。秦国的汉子用木锨 “哗哗” 地扬粮,把碎壳吹走;楚国的农妇用竹筛 “沙沙” 地筛粮,把小石子挑出来;鲁国的田夫用耙子 “唰唰” 地翻粮,让粮晒得均匀。

晒场像铺了层金毯子,阳光照在谷粒上,闪着亮晶晶的光。小石头学着大人的样子,用小耙子翻粮,虽然力气小,却翻得有模有样。“俺翻的粮晒得快!” 他仰着小脸跟王二愣子说,引得王二愣子哈哈大笑。

货郎背着布袋子逛到晒场,见大伙忙得热火朝天,扯开嗓子喊:“瞅瞅俺带啥好东西了!这‘干粒粉’是用列国的草木灰磨的,撒在粮里能吸潮气,还能防虫子!”

他往粮堆里撒了点粉,原本有点潮的粮,过了半天就干得透透的。“这粉掺了秦国的苦参、楚国的艾草,都是好东西,” 货郎举着粮粒笑得满脸褶子,“去年在魏国农庄试了,粮能存大半年不坏!”

“俺家的粮仓还有点地方,谁家粮多先存俺家!” 南头的赵婶拎着仓钥匙过来,笑得合不拢嘴。“俺家的木锨坏了,能借你家的用用不?” 北头的孙叔举着断柄锨过来,秦国的张大哥赶紧把自己的锨递过去:“拿去用,俺还有个旧的!”

晒到晌午,粮晒得干爽了,众人开始往粮仓搬。秦国的汉子扛着粮袋往仓里送,袋子 “咚咚” 地落在粮囤上;楚国的农妇记着每家的粮数,账本记得清清楚楚;鲁国的田夫用木锨把粮摊平,粮囤堆得方方正正。

当最后一袋粮搬进仓,王二愣子锁上仓门,掏出钥匙交给大伙轮流保管:“这粮仓是咱大伙的,钥匙大伙都有份,想吃粮随时来取!”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看着满仓的粮,捋着胡子笑:“你们看,古人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咱这是‘众人收割粮满仓’,不管是哪国的人,心凑在一块儿,日子就能过红火!”

五、岁月里的丰收盼

立秋那天,杂院要新做一批储粮具,列国的巧匠又聚到了一起。秦国的木匠打粮囤,木刨 “沙沙” 地削着木片;赵国的竹匠编粮筐,篾条转得像绿旋风;楚国的布匠缝粮袋,针线 “嗡嗡” 地穿着布。连小石头都拿着把小刀,蹲在旁边给粮囤刻花纹,刻得歪歪扭扭倒也热闹。

“这批家伙得叫‘共甜具’,” 王二愣子媳妇给新做好的粮袋系红绳,绳结打得又大又圆,“不管是秦国的麦子,楚国的稻子,还是鲁国的谷子,用这些家伙装,都能存得甜甜蜜蜜!”

新家伙做好那天,列国的人都来试手:秦国的农夫用粮囤堆粮,楚国的农妇用粮袋盛粮,鲁国的田夫用粮筐挑粮。号子声顺着风飘出老远,引得四邻八乡的人都来看新鲜,连县太爷都骑着毛驴来了,摸着满仓的粮直点头:“你们这‘列国合耕’的法子,真是全县的榜样!”

公孙矩望着满仓的粮,又看了看靠在老椿树上的 “华夏” 剑 —— 剑鞘上的收纹旁,新的 “仓纹” 已悄悄冒头,像座小小的粮仓。小石头跑过来问:“师父,明年咱还能收这么多粮不?”

公孙矩摸着他的头,笑着点头:“只要大伙一起种、一起护、一起收,年年都能粮满仓!”

后来,这收割场成了全县的宝贝地,每年夏至,列国的人都会聚在这里,一起收割、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