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一田融合浆的足,结着颗颗的饱(3 / 4)

加入书签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捧着本《保浆要览》,指着里面的图:“你们看,古人防虫也用‘药包护穗’,艾草驱蛾、苦参防虱,跟咱现在一样,这就是‘一穗一包,粒满仓实’的理。”

四、应对阴雨的妙协作

保浆后没几天,突然下了场连阴雨,田里的穗子被淋得发沉,有的还开始发芽。列国的农夫大清早赶到田里,个个都急得搓手。

“这雨下得太不是时候!” 王二愣子蹲在田边,手摸着发潮的麦穗,脸皱成了疙瘩,“得赶紧排水通风,不然籽粒就发芽了!”

公孙矩抱着剑站在埂上,剑鞘上的雨水顺着浆纹往下滴,滴在土里晕出小坑。“别慌,按老法子来,” 他指着田里的排水沟,“秦国的汉子去挖深排水沟,把水引出去;楚国的农妇给穗子抖水,减少潮气;鲁国的田夫把护穗网掀开点,通通风,三样都得快!”

众人一听,赶紧分头行动。秦国的汉子扛着锄头往田里跑,把排水沟挖得更深,水 “哗哗” 地往外流;楚国的农妇蹲在穗垄间,轻轻抖着麦穗上的水,潮气很快散了;鲁国的田夫拎着网钩,把护穗网掀开个小口,风 “呼呼” 地吹进垄里。

“俺家还有旧的草席,能拿来垫在穗下吸潮!” 西头的张婶扛着草席跑过来,草席上还沾着去年的谷粒;“俺去烧点草木灰,撒在田边能防霉菌!” 东头的李叔拎着草木灰袋跑过来,灰撒在田埂上,霉味很快淡了。

折腾到晌午,雨终于停了,田里的水排干了,穗子也透着干。王二愣子摸着籽粒,笑得露出了牙:“还是大伙一起想办法管用,这要是单靠一家,准保籽粒全发芽了!”

楚国的刘婶突然发现南头的几垄谷穗,潮气还没散,赶紧拎着布巾过去:“得再抖抖水,不然还得发芽!” 秦国的张大哥也扛着测穗尺过来:“俺帮你测测灌浆,看受没受影响,受影响的得补保!”

小石头也跟着帮忙,他帮着递布巾,刘婶抖水,张大哥测穗,三个人配合得像老搭档。“俺这布巾递得及时不?” 小石头抬头问,脸上沾着点泥,像只小花猫,引得大伙都笑。

五、岁月里的保浆盼

芒种那天,田里的籽粒都灌得饱满了,麦穗沉、稻粒圆、谷穗鼓,金灿灿的透着实。列国的农夫扛着工具往田里走,秦国的测穗尺、楚国的防虫包、鲁国的护穗网,排着队像支队伍。阳光照在籽粒上,饱满的颗粒闪着光,像撒了满田的小金子。

“今年这浆保得好,籽粒准能饱!” 王二愣子扛着护穗网走在最前头,嗓门洪亮,“咱还按去年的法子,混着管、混着护,等秋收就把粮仓装满!”

公孙矩走在中间,看着身后的队伍 —— 列国的人说说笑笑,小黄狗跟着跑,小石头扛着个小测穗尺,跟在最后头,时不时蹲下来摸把饱满的籽粒,像在跟穗说话。他摸了摸腰间的剑,剑鞘上的浆纹旁,新的 “饱纹” 已悄悄冒头,像刚成熟的籽粒。

“师父,秋收的时候,这麦粒能磨多少面啊?” 小石头跑过来问,眼睛亮得像饱满的籽粒。

公孙矩笑着点头:“能磨好多面呢,到时候给你做麦饼吃,让你尝尝自己保浆的麦粒有多香。”

后来,这保浆田成了全县的榜样,每年芒种,列国的人都会聚在这里,一起测穗、一起防虫、一起保浆。老槐树下的剑,依旧靠在那里,剑鞘上的纹路越来越密,有浆纹、有饱纹、有粒纹,像把灌浆期的护实图织在了上面。

有个史官路过,蹲在树下看了半天,在《春秋会要》续卷里写道:“所谓饱满,不过是把各家的细心用在一块地里,你测一穗、我防一虫、他护一片,年深日久,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岁岁丰。”

而那柄 “华夏” 剑,依旧靠在老槐树上,剑鞘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人说这剑沾了籽粒的实,摸着总带着点沉;只有公孙矩知道,那沉哪是剑上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