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一田融合授的匀,结着粒粒的实(3 / 3)

加入书签

!” 秦国的张大哥也扛着摇穗杆过来:“俺帮你摇,你喷水,咱快补上!”

小石头也跟着补授,他帮着扶风障帘,刘婶喷水,张大哥摇穗,三个人配合得像老搭档。“俺这帘扶得稳不?” 小石头抬头问,脸上沾着点粉,像只小花猫,引得大伙都笑。

四、补授保实的巧法子

风停后,鲁国的王大叔推着测粉盘过来了 —— 盘里铺着白纸,往穗间一接,就能看出花粉够不够。“得挨垄测,” 他把盘子放在麦穗下,轻轻一抖,纸上落了层粉,“这垄粉够,那垄得补授。”

列国的人又忙起来,补授的补授,加固的加固。秦国的摇穗杆专补花粉少的垄,楚国的喷水壶专给干的穗间补水,鲁国的风障帘专给漏挡的地方加层。绣娘也提着布包来送吃的,里面是凉好的绿豆汤:“大伙歇会儿再干,别累着,花粉补得完,身子得顾着。”

“俺家的摇穗杆坏了,能借你家的用用不?” 北头的孙叔举着断杆过来。秦国的张大哥赶紧把自己的杆递过去:“拿去用,俺还有个旧的,够补自家的垄。”

“俺家的喷水壶没水了,能借你家的水舀点不?” 南头的赵婶拎着空壶过来。楚国的刘婶赶紧把自己的水壶递过去:“拿去倒,俺这还有半桶,够你用。”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捧着本《授粉要诀》,指着里面的图:“你们看,古人也怕干热风,用的是‘帘挡水补’的法子,跟咱现在一样,这就是‘顺天应农,合力保产’的理。”

补到夕阳西下,田里的麦穗都沾够了粉,风障帘排得整整齐齐,像道绿色的墙。王二愣子拍着手上的粉:“今年这粉授得匀,秋收准能结满粒!”

五、岁月里的授花盼

小满那天,田里的麦穗都开始灌浆了,麦芒透着黄,稻穗弯着腰,谷穗鼓着包,沉甸甸的透着实。列国的农夫扛着工具往田里走,秦国的摇穗杆、楚国的喷水壶、鲁国的风障帘,排着队像支队伍。阳光照在穗上,灌浆的籽粒闪着光,像撒了满田的小宝石。

“今年这粉授得好,籽粒准能饱!” 王二愣子扛着风障帘走在最前头,嗓门洪亮,“咱还按去年的法子,混着管、混着护,让每棵穗都结满粒!”

公孙矩走在中间,看着身后的队伍 —— 列国的人说说笑笑,小黄狗跟着跑,小石头扛着个小摇穗杆,跟在最后头,时不时蹲下来摸把灌浆的穗,像在跟穗说话。他摸了摸腰间的剑,剑鞘上的花纹旁,新的 “粒纹” 已悄悄冒头,像刚灌浆的籽粒。

“师父,秋收的时候,这麦穗能结多少粒啊?” 小石头跑过来问,眼睛亮得像灌浆的籽粒。

公孙矩笑着点头:“能结满穗呢,到时候你还能帮着数粒,看哪棵穗结得最多。”

后来,这授粉田成了全县的榜样,每年小满,列国的人都会聚在这里,一起授粉、一起防风、一起补授。老桐树下的剑,依旧靠在那里,剑鞘上的纹路越来越密,有花纹、有粒纹、有穗纹,像把穗期的护实图织在了上面。

有个史官路过,蹲在树下看了半天,在《春秋会要》续卷里写道:“所谓实粒,不过是把各家的心意用在一块地里,你摇一垄、我喷一穗、他挡一阵,年深日久,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岁岁丰。”

而那柄 “华夏” 剑,依旧靠在老桐树上,剑鞘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人说这剑沾了花粉的香,摸着总带着点柔;只有公孙矩知道,那柔哪是剑上的,是千万双手授过的花粉在结果,是千家万户的盼头在灌浆,在木头里生了根,开了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