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一院融合年的暖,盼着岁岁的耕(3 / 3)
秦国的谷种、楚国的稻种、鲁国的麦种分袋装好,每袋上都贴了标签:“按去年的收成,谷种得选颗粒大的,稻种得选饱满的,麦种得选光滑的,这样才能长好。”
货郎背着个布袋子逛到杂院,见大伙忙得热火朝天,赶紧扯开嗓子:“瞅瞅俺带啥好东西了!这‘催芽粉’是用列国的草药配的,撒在种子上,发芽快还壮实!”
他往谷种里撒了点粉,原本干硬的种子,泡在水里半天就冒了芽。“这粉掺了秦国的苦参、楚国的艾草,还有鲁国的薄荷,又管用又不伤种,” 货郎举着发芽的种子笑得满脸褶子,“去年在魏国农庄试了试,出苗率比往常高五成。”
楚国的刘婶还在给种子拌草木灰:“俺娘说,草木灰能防虫子,拌上这个,种子下地后不怕虫咬!” 小石头也跟着拌,把草木灰撒得满脸都是,活像个小泥人,引得大伙都笑。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捧着本《春耕要诀》,指着里面的图:“你们看,古人春耕也讲究‘三备’—— 备具、备种、备肥,跟咱现在的法子一样,都是过日子的实在招。”
五、岁月里的耕年盼
正月十六的清晨,杂院的人都扛着家伙往田里走 —— 秦国的犁、楚国的筐、鲁国的车,排着队像支队伍。阳光照在田垄上,融雪的泥土透着股子潮气,像在等着种子落地。
“今年咱还按去年的法子,混着种、混着管,” 王二愣子扛着犁走在最前头,“秦国的谷种种在东头,楚国的稻种种在西头,鲁国的麦种种在北头,互相帮衬着,准能有好收成!”
公孙矩走在中间,看着身后的队伍 —— 列国的人说说笑笑,小黄狗跟着跑,小石头扛着个小犁,跟在最后头,像个小尾巴。他又看了看腰间的剑,剑鞘上的年纹还透着红,新的 “耕纹” 已悄悄冒头,像刚出土的芽。
“师父,今年的粮仓能比去年还满不?” 小石头跑过来问,小脸上满是期待。
公孙矩摸了摸他的头,又看了看远处的田垄:“只要大伙一起耕、一起护,粮仓准能满,日子准能甜。”
后来,这杂院的春耕成了全县的榜样,每年正月十六,列国的人都会聚在这里,一起下种、一起耕作。老槐树下的剑,依旧靠在那里,剑鞘上的纹路越来越密,有年纹、有耕纹、有仓纹,像把岁岁年年的日子都织在了上面。
有个史官路过,蹲在树下看了半天,在《春秋会要》续卷里写道:“所谓丰年,不过是把各家的盼头种在一块地里,你耕一垄、我种一行、他护一片,年深日久,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岁岁甜。”
而那柄 “华夏” 剑,依旧靠在老槐树下,剑鞘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人说这剑沾了年味的气,摸着总带着点暖;只有公孙矩知道,那暖哪是剑上的,是千万双手种过的田在返青,是千家万户的日子在变甜,在木头里生了根,开了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