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一仓融合藏的妥,守着岁岁的安(3 / 4)

加入书签

大着嗓门笑。

四、应对潮天的妙法子

午后突然变了天,飘起了毛毛雨,仓里的地面有点返潮。列国的农夫赶紧行动:秦国的汉子往仓底加垫石头,楚国的农妇往粮囤边放防潮布,鲁国的田夫把通风板全拉开。

“这潮天得护好粮,” 王二愣子往仓角放了袋草木灰,裤脚溅得全是泥,“去年这时候也下过雨,就是这么护的,没让粮食发过霉。”

公孙矩抱着剑站在仓檐下,剑鞘上的雨水顺着纹路汇成小水珠,滴在地上晕出个圆,把所有的仓具和人影都圈在里面。

“你看这齐心劲,” 教书先生用拐杖指着仓里的人,雨滴顺着他的白胡子往下淌,“《农政全书》里说‘仓潮先通风,粮湿先晾晒’,只要大伙心齐,啥潮天都不怕。”

雨越下越密,仓角落的粮食有点发潮。众人赶紧围过去救场:秦国的汉子用木锨把潮粮挑出来,鲁国的田夫把潮粮摊在竹席上,楚国的农妇往粮堆里加草木灰。折腾了小半个时辰,潮粮都晾得干爽,重新入仓时比原来还整齐。

“这么一救,倒比没下雨还干,” 王二愣子拍着手上的灰笑,“这就跟过日子似的,遇着难处互相帮,再大的坎都能迈过去。”

雨停的时候,夕阳从云缝里钻出来,仓门口的泥地上印着个歪歪扭扭的 “安” 字 —— 是用秦国的谷粒撒的笔画,楚国的布片摆的撇捺,正好落在剑的影子里。

“这剑成精了?” 李掌柜用袖子擦着脸笑,眼角堆着褶子,“知道咱盼着粮食安呢。”

公孙矩摸着剑上润润的仓纹,突然明白过来:哪是剑成精了,是大伙的心凑在一块儿,连雨水都帮着提醒护粮。

五、岁月里的安仓情

小雪的时候,杂院要新做一批仓储具,列国的巧匠又聚到了一起。秦国的木匠打粮囤,木刨 “沙沙” 地削着木片;赵国的竹匠编粮筐,篾条转得像绿旋风;楚国的布匠缝粮袋,针线 “嗡嗡” 地穿着布。连小石头都拿着把小刀,蹲在旁边给粮囤刻花纹,刻得歪歪扭扭倒也热闹。

“这批家伙得叫‘共安具’,” 王二愣子媳妇给新做好的粮袋系红绳,绳结打得又大又圆,“不管是秦国的谷子,楚国的麦子,还是鲁国的豆子,用这些家伙藏,粮食都能放得安安稳稳。”

新家伙做好那天,列国的人都来试手:秦国的农夫搭囤像堆积木,楚国的农妇缝袋如织网,鲁国的田夫安板似拼图。号子声顺着风飘出老远,引得四邻八乡的人都来看新鲜,连县太爷都骑着毛驴来了,摸着新做的粮囤直点头。

“这就叫‘藏得一分粮,多添一分安’,” 教书先生捋着胡子笑,阳光照得他满脸红光,“就像养娃得备衣裳,藏粮也得备仓具,日子才能安稳。”

孩子们在仓前玩 “入仓” 游戏,秦国的娃用泥巴做粮囤,楚国的娃用彩纸做粮袋,燕国的小石头用木片做通风板,嘻嘻哈哈的笑声比粮粒落地还响亮。

傍晚收拾家伙时,王二愣子发现老柿子树下多了道刻痕,把列国的仓具都刻在上面:秦国的木粮囤、楚国的布粮袋、鲁国的通风板,凑成个圆,倒跟剑鞘上的新纹一模一样。“准是哪个老粮官刻的,” 他用袖子擦了擦刻痕,“这是想让大伙记着这份情呢。”

公孙矩看着剑上的仓纹,旁边又多了道 “安” 字纹,摸上去潮乎乎的,像刚从粮仓里捞出来似的。“师父,这剑上的纹,咋越来越像咱这粮仓了?” 阿柴蹲在旁边,手指轻轻划着剑鞘。

公孙矩望着仓前来来往往的人影:有人在收仓具,有人在锁仓门,有人在记粮账。列国的粮香混在风里,像股用不完的劲儿。“因为这日子啊,就是用手藏安的,” 他说,“你搭你的囤,我缝你的袋,你安你的板,我记你的账,藏着藏着就忘了谁是哪国的,只记得要让这粮食安下去,让这日子稳起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