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一田融合防的严,守着穗穗的实(3 / 4)
溅出的药粉突然顺着风飘过来,和剑鞘上的防纹在阳光下融成一片,像给田垄盖了层发亮的防护网。
“这剑和小石头,怕是一伙的吧?” 有人在埂上大着嗓门笑。
四、应对突发虫情的妙法
午后突然起了雾,雾里藏着不少小飞虫,刚挂的粘虫板很快就粘满了。列国的农夫赶紧行动:秦国的汉子往药粉里加了浓剂,楚国的农妇加快挂板速度,鲁国的田夫提前点亮了诱虫灯。
“这雾天虫多,得加把劲防!” 王二愣子往药壶里倒药粉,裤脚溅得全是粉沫,“去年这时候也起过雾,就是这么防的,没让虫子糟蹋半穗粮。”
公孙矩抱着剑站在棚檐下,剑鞘上的雾水顺着纹路汇成小水珠,滴在地上晕出个圆,把所有的防具和人影都圈在里面。
“你看这齐心劲,” 教书先生用拐杖指着田里的人,雾水顺着他的白胡子往下淌,“《农政全书》里说‘穗熟前防虫,一防抵十收’,只要大伙心齐,啥虫灾都不怕。”
雾越浓,虫越多,有片稻子叶上突然爬满了蚜虫。众人赶紧围过去救场:秦国的汉子用喷壶猛撒药,鲁国的田夫把诱虫灯挪到旁边,楚国的农妇在稻秆间多挂了几块粘虫板。折腾了小半个时辰,蚜虫死的死、粘的粘,稻叶又恢复了绿油油的模样。
“这么一救,倒比没起雾还干净,” 王二愣子拍着手上的药粉笑,“这就跟过日子似的,遇着急事互相帮,再大的麻烦都能解决。”
雾散的时候,夕阳从云缝里钻出来,田边的泥地上印着个歪歪扭扭的 “实” 字 —— 是用秦国的药粉撒的笔画,楚国的粘虫板摆的撇捺,正好落在剑的影子里。
“这剑成精了?” 李掌柜用袖子擦着脸笑,眼角堆着褶子,“知道咱盼着穗子实呢。”
公孙矩摸着剑上润润的防纹,突然明白过来:哪是剑成精了,是大伙的心凑在一块儿,连雾气都帮着提醒虫情。
五、岁月里的守实情
寒露的时候,杂院要新做一批防虫具,列国的巧匠又聚到了一起。秦国的铜匠打药壶,铜片敲得像铃铛;赵国的木匠做灯架,木刨 “沙沙” 地削着木片;楚国的胶匠熬粘胶,锅里的胶 “咕嘟” 地冒泡泡。连小石头都拿着把小刀,蹲在旁边给药壶刻花纹,刻得歪歪扭扭倒也热闹。
“这批家伙得叫‘共实具’,” 王二愣子媳妇给新做好的药壶系红绳,绳结打得又大又圆,“不管是秦国的谷子,楚国的稻子,还是鲁国的麦子,用这些家伙防,穗子都能长得实打打。”
新家伙做好那天,列国的人都来试手:秦国的农夫撒药像飘雪,楚国的农妇挂板如插旗,鲁国的田夫架灯似摆星。号子声顺着风飘出老远,引得四邻八乡的人都来看新鲜,连县太爷都骑着毛驴来了,摸着新做的诱虫灯直点头。
“这就叫‘防严一棵苗,多收一捧谷’,” 教书先生捋着胡子笑,阳光照得他满脸红光,“就像养娃得防生病,禾苗也得防虫害,日子才能实在。”
孩子们在田边玩 “防虫” 游戏,秦国的娃用黄土当药粉,楚国的娃用彩纸当粘板,燕国的小石头用灯笼当诱虫灯,嘻嘻哈哈的笑声比虫鸣还响亮。
傍晚收拾家伙时,王二愣子发现老银杏树下多了道刻痕,把列国的防虫具都刻在上面:秦国的药壶、楚国的粘虫板、鲁国的诱虫灯,凑成个圆,倒跟剑鞘上的新纹一模一样。“准是哪个老匠人刻的,” 他用袖子擦了擦刻痕,“这是想让大伙记着这份情呢。”
公孙矩看着剑上的防纹,旁边又多了道 “实” 字纹,摸上去潮乎乎的,像刚从田里捞出来似的。“师父,这剑上的纹,咋越来越像咱这庄稼地了?” 阿柴蹲在旁边,手指轻轻划着剑鞘。
公孙矩望着田里来来往往的人影:有人在收药壶,有人在卷粘虫板,有人在拆诱虫灯。列国的稻香混在风里,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