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一坊融合磨的细,出着万家的面(2 / 3)

加入书签

对着光看了看,“秦国的粗面要留麸皮,网眼得大;楚国的细粉做糕点,网眼要小,凑着来才合用。”

货郎背着个布囊逛磨坊,见热闹就凑过来:“俺从南边带了些‘滑磨油’,涂在磨轴上转得顺,要不要试试?”

他往磨轴上滴了点油,原本发沉的石磨顿时轻快起来,磨出的面粉细得像雪花,连最顽固的麸皮都筛得干干净净。“这油掺了列国的果仁油,” 货郎抹着磨盘笑,“去年在魏国磨坊试了,出粉率比往常高两成。”

公孙矩把剑放在磨具旁,剑鞘上的潮气凝在石磨上,竟让不同谷物的粉末慢慢聚成个圆,圆心处正好是秦国麦、楚国稻、鲁国谷混在一块儿。

“这剑是真懂磨面的,” 老磨坊主摸着新纹,“知道咱今儿出的是《万家面》。”

正说着,教书先生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拿着本《磨粉要术》,里面记着列国磨法的妙处,秦国石磨粗磨、楚国绢筛细滤的法子旁,都画着示意图。“这是给大伙找窍门的,” 先生指着书,“就像做豆腐要磨三遍,面粉也得磨三回,才细得入口化。”

三、协作磨出万家面

磨面的时候,列国的百姓分了三队,秦国的汉子在前头推磨盘,楚国的农妇在后头筛面粉,鲁国的田夫在中间添谷物,磨盘转动的 “咕噜” 声,像在唱支丰收的歌,引得坊边的麻雀都蹦跳着看。

“今儿磨的是《齐心面》,” 王二愣子媳妇举着个面瓢喊,“秦国的磨盘转得匀,鲁国的添料加得准,楚国的筛子滤得净,合在一起才出活,磨着磨着心里就亮堂。”

公孙矩站在坊边,看着面粉堆成小山,旁边的小石头举着个小面箩,正跟着学筛粉。“慢点晃,” 公孙矩帮孩子扶了扶箩沿,“这面粉得像摇摇篮似的轻,才筛得匀匀的。”

活才干到一半,麦香的甜气就漫了整个村子。秦国石磨刚碾出的粗面,楚国绢筛正滤出细粉,鲁国木碾轧着的谷粒泛着油光,三队人配合得像台织布机,引得人心里发痒。

“您看这搭配,” 隔壁的老太太坐在磨坊门槛上择菜笑,“推磨的是秦国的老汉,可递箩的是楚国的姑娘,扫粉的是鲁国的娃,忙着忙着就忘了哪国的。”

磨到列国合存的 “共粮仓” 谷物时,坊里的秦国磨工调磨距,楚国筛工量粉细,鲁国添料工记数量,指尖碰过的面粉都泛着白,连飞过的鸽子都落在磨盘边,像在看稀罕。

“这混磨出的是咱过日子的甜,” 李掌柜提着饭篮说,“就像去年咱修的引水渠,秦国的石匠垒岸、楚国的木匠做闸、鲁国的瓦匠抹缝,水通了,磨转了,日子才香甜。”

歇晌时,小石头举着自己筛的一捧细粉跑向剑,刚到旁边,面粉突然顺着纹路飘成雾,和剑鞘上的磨纹在阳光下连成片,像撒了层银霜。

“这俩是一伙儿的吧?” 有人大着嗓门喊。

四、冬日里的磨坊

小雪那天飘着细雪,列国的百姓却没歇,秦国的汉子给磨轴涂热油,楚国的农妇用布盖着面箩,赵国的田夫给众人煮了面汤,雪花打在磨坊顶的 “簌簌” 声,竟像在打拍子。

“这磨坊真抗冻,” 王二愣子往炉膛添柴火,“去年下雪也是这坊子,列国的人凑一块儿磨,冻着冻着就不冷了。”

公孙矩抱着剑站在坊边,剑鞘上的雪花化成水,顺着纹路汇成个圆,把所有磨具和人都圈在里面。

“您看这热乎,” 教书先生用拐杖指着磨盘,“跟《天工开物》里说的‘麦经磨碾,粉乃成’一个理,人勤了,啥雪都不怕。”

雪下得密的时候,有盘石磨突然卡了壳,众人赶紧用列国的法子救 —— 秦国的凿子松缝、鲁国的木槌轻敲、楚国的桐油润滑,卡住的磨盘很快转起来,像啥都没发生过。

“这修理比原来的还顺溜,” 磨工用手试了试磨盘笑,“就像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