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秦地秋收核仓禀,魏陇创“竹篾分仓法”(1 / 3)

加入书签

处暑的秋阳斜照泾阳的官仓,秋收核仓站的木牍仓禀册旁,新添了三副用于分隔粮种的竹篾仓格——这是陈丈昨日连夜编的,每格高一丈、宽五尺,专用来分类存放不同品质的新谷。按《商君法·仓律》“处暑后‘需逐仓核验秋收储粮,新谷需‘分等存储(上谷留种、中谷入官、下谷留民)、仓廪需‘通风防潮(仓顶留三尺通风口)’,允许‘以谷换种(新谷一石换来年种籽八升)’,失职者补晒粮二十日’”,核验站还摆着青铜谷量(秦制一石容200升,刻“官用”印记)、竹制清谷耙(齿距二分防漏谷),旁边堆着三捆防潮用的芦苇帘,另有两瓮用于检测谷粒饱满度的清水——这是陈丈按经验准备的,谷粒倒入水中,饱满者沉底、空瘪者漂浮,分拣效率远胜目视。 赵承的青骊马刚停在仓前,就见仓吏陈丈举着一把漂浮的空瘪谷粒跑过来:“赵客卿!公孙大夫家的私仓,竟把上谷、中谷、下谷混在一起存储,还把官府发的竹篾仓格私藏起来,用破麻布隔开粮堆,昨夜下雨漏湿了半仓谷,上谷都沾了潮气!俺们村的农人为了分拣好谷,熬了两夜,眼都熬红了,他却让佃户去运私货,太不像话了!” 顺着陈丈指的方向,赵承看见旧贵族公孙儋正指挥家奴把混装的新谷往私仓搬,仓禀册上“分等存储”的记录旁,还留着未干的涂改痕迹。“公孙儋,《仓律》明载‘新谷需按品质分仓存储,上谷留种不得混潮,失职导致种谷受损需加倍补偿’,你家上谷混了三成下谷,竹篾仓格全被私藏,再不管来春播种就要缺种!”赵承翻身下马,弯腰从粮堆里捧起一把谷粒——既有饱满沉水的上谷,也有空瘪漂浮的下谷,与仓禀册上“上谷纯净”的记录严重不符,“再说你私藏三捆芦苇帘,连农人们检测谷粒的清水都被你家佃户弄脏,这哪是储粮,分明是糟蹋收成!” 公孙儋摇着蒲扇,扇面上沾着的谷糠簌簌掉落:“客卿有所不知,我家佃户忙着运私货,哪有功夫分仓?再说这谷混着存也不碍事,等运完私货再分拣也不迟!”他话没说完,陈丈突然将自家分仓的上谷倒入清水中——饱满谷粒全沉底,又指了指自家的竹篾仓格:“公孙大夫,你看俺家上谷单独存、中谷入官仓、下谷留自食,清水检测颗颗饱满!去年你家缺种,还是俺们匀给你的,今年咋还敢私藏竹篾仓格?” ## 一、主线:赵承督核仓禀,公孙儋创“芦苇隔潮法” 赵承让人取来青铜谷量与仓禀册,在公孙儋家的私仓核查:“你家十石新谷需分上谷三石、中谷五石、下谷二石,实际混存未分;三副竹篾仓格需立即归还;漏湿的两石上谷需重晒,赔偿农人种清水损失两瓮!”他又让人检测仓内通风——公孙儋家的仓顶通风口被木板封死,而陈丈家的仓顶通风口敞开,空气流通干爽,“这仓不通风,谷粒早晚要霉,你这是故意放任储粮受损!” 陈丈趁机演示秋收核仓的“三步创新法”:“第一步分拣,用清水检测谷粒,沉底的上谷留种、半沉的中谷入官、漂浮的下谷留民;第二步分仓,用竹篾仓格分隔不同品质的谷粒,上谷仓铺三层芦苇帘防潮;第三步通风,仓顶留三尺通风口,每日正午打开仓门换气。俺们村今年收了五十石新谷,用了五副竹篾仓格、二十把清谷耙、四十捆芦苇帘,谷粒没一袋受潮,就是按规矩来的!”说着他掏出自家的仓禀凭证,凭证旁还附着一小包饱满的上谷样本,“有这凭证,春耕时可优先申领官府贷种,你混存私藏,以后再想申请储粮物资都要受限!” 公孙儋看着仓禀册上的实测数据,又看陈丈布满血丝的眼,脸色终于变了:“那……那我现在分仓还来得及吗?佃户那边……”赵承让人搬来三捆芦苇帘、两瓮清水、三副竹篾仓格:“现在分还来得及,需分拣十石新谷、补晒两石上谷,私藏物资归还官府,另外教你个‘芦苇隔潮法’——把芦苇帘剪成三尺宽的长条,铺在仓底与仓壁接缝处,再在帘上撒一层干草木灰,比单纯铺帘防潮效果好两倍,还能防鼠咬。” 午后,公孙儋亲自帮着分拣分仓,佃户们则跟着陈丈铺帘防潮,公孙儋看着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