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一盏融合灯的亮(2 / 3)
“您看这透光,” 他指着映出的影子,“秦国的纸厚,就得糊单层;楚国的纸薄,得糊双层,凑在一起才匀净。”
货郎背着布包逛灯场,见里面热闹,掀帘进来:“俺从南边带了些荧光粉,能让灯笼夜里更亮,要不要试试?”
他把荧光粉涂在灯面内侧,楚国的纱灯顿时添了三分奇幻,夜里点亮像落了满地星子,连最胆小的孩童都敢伸手摸。“这叫‘星月辉’,” 货郎举着灯笼笑,“去年在魏国的灯会,用这粉做的灯,列国的百姓追着看,连王爷家的小姐都来讨样式。”
公孙矩把剑放在灯料旁,剑鞘上的水汽凝在灯油碗上,竟让散开的油花慢慢聚成个圆,圆心处正好是秦竹楚纸合做的宫灯。
“这剑是真懂灯的,” 老灯匠指着新纹,“知道咱今儿扎的是《万家灯》。”
正说着,教书先生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拿着本《列国灯谱》,里面记着列国灯艺融合的故事,秦国工匠学楚法、鲁国学究学秦艺、楚国画师学鲁技都有,页边写满了批注。“这是给大伙找灵感的,” 先生指着灯谱,“得让他们知道,灯艺融合的门道,跟列国的相处是一个理,光影相照才明亮。”
三、融合灯照万家
点灯的时候,列国的百姓都来掌灯,秦国的汉子举着宫灯,楚国的姑娘提着纱灯,鲁国的孩童捧着小灯笼,烛火晃动的光晕,像撒了满地的金子,引得巷子里的狗都跟着摇尾巴。
“今儿挂的是《同心灯》,” 王二愣子媳妇举着盏走马灯喊,“秦国的竹骨灯抗风,鲁国的纱面灯透光,楚国的彩绸灯鲜艳,合在一起才璀璨,看着看着就心里亮堂。”
公孙矩站在灯棚下,看着众人点灯,旁边的小石头举着个灯谜牌,正跟着书生学猜谜。“慢点念,” 公孙矩帮孩子扶正灯牌,“这灯越照越亮,就像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灯刚挂满半条街,光亮就漫了整个村子。秦国的宫灯刚照亮西巷,楚国的纱灯就点亮了东头,列国的灯火在夜色里连成河,引得人挪不开眼。
“您看这搭配,” 隔壁的老太太眯着眼笑,“扎灯的是秦国的竹匠,可画灯的是楚国的姑娘,写谜的是鲁国的书生,照着照着就忘了哪是哪国的。”
猜到列国合制的 “团圆谜” 时,场上的秦国汉子猜谜面,楚国姑娘想谜底,鲁国书生解典故,谜底揭开时众人齐笑,连飞过的夜鸟都停在灯棚上,像在看热闹。
“这融合灯照的是咱过日子的暖,” 李掌柜举着盏孔明灯说,“就像去年咱修水渠,秦国的石匠、楚国的木匠、鲁国的瓦匠一起动手,水通了,田绿了,日子才亮堂。”
夜深放灯的时候,小石头举着自己做的走马灯跑向剑,刚跑到旁边,灯笼突然和剑同时亮了亮,灯上的画纹和剑鞘上的灯纹在月光里连成串,像条看不见的光带。
“这俩是一伙儿的吧?” 有人大着嗓门喊。
四、雨夜中的灯场
元宵夜里飘起了小雨,列国的百姓却没散,秦国的汉子给灯笼套上油纸,楚国的姑娘把灯谜牌往棚下挪,赵国的孩童用手护着烛火,雨点打在灯面上,竟像撒了层银粉。
“这灯场真抗淋,” 王二愣子往灯棚下搬凳子,“去年下雨的时候,也是这棚子,让列国的人凑在一块儿赏灯,淋着淋着就不冷了。”
公孙矩抱着剑站在棚边,剑鞘上的雨水顺着纹路汇成个圆,把所有灯笼和赏灯的人都圈在里面。
“您看这灯影,” 教书先生用拐杖指着地面,“跟《荆楚岁时记》里说的‘金吾不禁,以达夜’一个理,灯亮了,心就暖,啥雨都不怕。”
雨下得最大的时候,盏走马灯的转轴突然卡住了,众人赶紧用列国的物件修 —— 秦国的润滑油、鲁国的细铁丝、楚国的竹楔子凑在一起,灯影顿时转得飞快,像特意加了劲。
“这修补比原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