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一席融合宴的香(2 / 3)
像团团圆圆的小月亮。“您看这搭配,” 他指着浮起的丸子,“秦国的肉馅粗,就得掺点细菜;楚国的鱼肉嫩,得拌点面粉,凑在一起才筋道。”
货郎背着布包逛宴场,见里面热闹,掀帘进来:“俺从南边带了些香料,能给年菜增香,要不要试试?”
他把香料撒在炖肉锅里,秦国的羊肉顿时添了三分醇厚,香气漫出厨房,连趴在墙头的野猫都直起了耳朵。“这叫‘百味香’,” 货郎舀着肉汤笑,“去年在魏国的集镇,用这香料炖的肉,列国的食客排着队买,连酒楼的大厨都来讨方子。”
公孙矩把剑放在宴料旁,剑鞘上的水汽凝在酱碗上,竟让散开的油花慢慢聚成个圆,圆心处正好是秦肉楚鱼合炖的汤锅。
“这剑是真懂吃的,” 老厨娘指着新纹,“知道咱今儿办的是《万家宴》。”
正说着,教书先生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拿着本《列国食谱》,里面记着列国菜式融合的故事,秦国厨子学楚味、鲁国家厨学秦法、楚国主妇学鲁技都有,页边写满了批注。“这是给大伙找灵感的,” 先生指着食谱,“得让他们知道,菜式融合的门道,跟列国的相处是一个理,五味调和才对味。”
三、融合宴绕万家
开宴的时候,列国的百姓围坐在长桌旁,秦国的汉子端着炖肉,楚国的媳妇捧着鱼羹,鲁国的孩童举着馒头,碗筷碰撞的 “叮当” 声,像在奏团圆乐,引得院外的鞭炮都炸响了。
“今儿吃的是《同心宴》,” 王二愣子媳妇举着个大碗喊,“秦国的铁锅炖肉香,鲁国的竹笼蒸馍软,楚国的陶罐熬汤浓,合在一起才圆满,吃着吃着就心里热乎。”
公孙矩坐在主位旁,看着众人动筷,旁边的小石头捧着个小碗,正跟着母亲学用筷子。“慢点夹,” 公孙矩帮孩子夹了块鱼丸,“这宴越吃越香,就像日子越过越甜。”
菜刚上到一半,香气就漫了整个村子。秦国的肉香刚飘出杂院,楚国的鱼鲜就绕着街巷转,列国的味道在空气里缠成团,引得人直咽口水。
“您看这搭配,” 隔壁的老太太抿着米酒笑,“炖肉的是秦国的法子,可放的是楚国的香料,盛在鲁国的碗里,吃着吃着就忘了哪是哪国的。”
吃到列国合做的 “团圆糕” 时,桌上的秦国主妇揉面,楚国姑娘撒糖,鲁国婆婆蒸制,糕上的花纹用三国的手法捏成,甜香里带着面香,连最挑食的孩子都抢着吃。
“这融合宴绕的是咱过日子的圆,” 李掌柜举着酒杯说,“就像去年咱盖祠堂,秦国的石匠、楚国的木匠、鲁国的瓦匠一起动手,祠堂成了,家就齐了,年才过得踏实。”
宴罢分剩菜的时候,小石头举着自己腌的咸菜罐跑向剑,刚跑到旁边,陶罐突然和剑同时亮了亮,罐上的刻纹和剑鞘上的宴纹在灯光里连成串,像条看不见的香气带。
“这俩是一伙儿的吧?” 有人大着嗓门喊。
四、雪天里的宴场
大年初二飘起了雪,列国的百姓却没散,秦国的汉子把菜锅往炕桌挪,楚国的媳妇用棉被裹着汤罐,赵国的孩童围着炭盆暖手,雪花落在窗纸上,竟像撒了层糖霜。
“这宴场真抗冻,” 王二愣子往炭盆里添木炭,“去年下雪的时候,也是这炕桌,让列国的人凑在一块儿吃,冻着冻着就不冷了。”
公孙矩抱着剑站在炕边,剑鞘上的雪花化成水,顺着纹路汇成个圆,把所有餐具和吃宴的人都圈在里面。
“您看这人气,” 教书先生用拐杖指着炕桌,“跟《礼记》里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个理,人齐了,啥雪都不怕。”
雪下得最大的时候,院里的菜窖突然冻住了,众人赶紧用列国的法子化冻 —— 秦国的炭火烤、鲁国的热水浇、楚国的稻草裹,窖门顿时开了,里面的腌菜冒着白气,像刚出坛的宝贝。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