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一副融合联的红,(2 / 3)

加入书签

色,” 他指着晾在绳上的纸,“秦国的纸厚,就得染两遍;楚国的纸薄,染一遍就够,凑在一起才匀净。”

货郎背着布包逛写联场,见里面热闹,掀帘进来:“俺从南边带了些金箔,能给春联描边,要不要试试?”

他把金箔剪碎拌在胶里,秦国的墨字顿时添了三分贵气,“福” 字边缘闪着金光,连最不爱识字的孩童都凑过来看。“这叫‘金玉联’,” 货郎举着春联笑,“去年在魏国的县城,用这金箔描的联,列国的百姓排着队求,连县太爷都来讨墨宝。”

公孙矩把剑放在联料旁,剑鞘上的水汽凝在砚台里,竟让散开的墨汁慢慢聚成个圆,圆心处正好是秦墨楚纸合写的 “福” 字。

“这剑是真懂联的,” 老举子指着新纹,“知道咱今儿写的是《万家喜》。”

正说着,教书先生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拿着本《列国联语》,里面记着列国春联融合的故事,秦国举子学楚韵、鲁国学究学秦笔、楚国墨客学鲁体都有,页边写满了批注。“这是给大伙找灵感的,” 先生指着联语,“得让他们知道,春联融合的门道,跟列国的相处是一个理,字异心同才喜庆。”

三、融合联映万家

贴春联的时候,列国的百姓都来搭梯子,秦国的汉子扶着梯,楚国的媳妇递着浆糊,鲁国的姑娘按着联,浆糊抹在门框的 “咕嘟” 声,像在熬一锅甜粥,引得巷子里的狗都摇着尾巴看热闹。

“今儿贴的是《同心联》,” 王二愣子媳妇举着副春联喊,“秦国的笔写‘国泰’,鲁国的墨书‘民安’,楚国的金粉描边,合在一起才圆满,看着看着就心里亮堂。”

公孙矩站在院门口,看着众人贴联,旁边的小石头举着张 “福” 字,正跟着父亲往门上贴。“慢点粘,” 公孙矩帮孩子扶正纸角,“这联越贴越齐,就像日子越过越顺。”

联刚贴到半条街,红喜气就漫了整个村子。秦国的 “福” 字刚贴西墙,楚国的 “喜” 字就粘东窗,列国的墨迹在街巷里连成片,引得人心里发烫。

“您看这搭配,” 隔壁的老太太眯着眼笑,“写联的是秦国的举子,可递纸的是楚国的姑娘,扶梯的是鲁国的老汉,贴着贴着就忘了哪是哪国的。”

贴到列国合住的 “共福院” 时,院里的秦国书生写横批,楚国墨客填竖联,鲁国秀才剪窗花,墨汁混着金粉滴在地上,像在画满地的铜钱,连飞过的喜鹊都落在墙头,像在看红联。

“这融合联映的是咱过日子的喜,” 李掌柜捧着杯酒说,“就像去年咱盖新房,秦国的瓦匠上梁、楚国的木匠安门、鲁国的漆匠刷柱,合在一起才叫家。”

贴完放鞭炮的时候,小石头举着自己写的 “吉” 字跑向剑,刚跑到旁边,红纸上的字突然和剑同时亮了亮,纸上的笔迹和剑鞘上的联纹在阳光下连成串,像条看不见的红绳。

“这俩是一伙儿的吧?” 有人大着嗓门喊。

四、雪天里的写联场

除夕傍晚飘起了雪,列国的人却没散,秦国的举子把案台往廊下挪,楚国的墨客用炭火烤着冻墨,赵国的孩童给红纸哈着气,雪花落在红纸上,竟像撒了层白糖。

“这写联场真抗冻,” 王二愣子往炭盆里添松柴,“去年下雪的时候,也是这廊子,让列国的人凑在一块儿写,冻着冻着就不冷了。”

公孙矩抱着剑站在廊边,剑鞘上的雪花化成水,顺着纹路汇成个圆,把所有联料和写联的人都圈在里面。

“您看这墨香,” 教书先生用拐杖指着案上,“跟《荆楚岁时记》里说的‘书门神,以避鬼魅’一个理,联红了,心就暖,啥雪都不怕。”

雪下得最大的时候,案上的红纸突然不够了,众人赶紧用列国的纸凑 —— 秦国的麻纸、鲁国的帛纸、楚国的宣纸拼在一起,写出来的联竟像特意设计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