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融合礼(1 / 3)

加入书签

冬至的雪落满了杂院的青砖,列国的百姓却在院里忙得冒热汗。秦国的礼官披着貂裘摆祭品,楚国的巫祝捧着香草念祝词,鲁国的赞者穿着礼服整队列,青铜礼器碰撞的 “叮当” 声,像碎玉落在冰上,引得檐下的冰棱都闪着光。

“公孙先生,您看这礼器摆得中不中?” 王二愣子扛着只青铜鼎进来,鼎耳上还沾着点祭祀用的黍米,“昨儿个李掌柜从‘混味铺’端来些供品,列国的吃食都有,秦国的腊肉、赵国的稷米、楚国的鱼干,摆在鼎里看着就庄重。”

公孙矩刚把 “华夏” 剑靠在礼台旁的石柱上,剑鞘上的 “传” 字纹旁,新长出的 “礼纹” 像串玉璜,把之前的纹路都串成了礼器。“这融合礼得凑够百样仪轨才像样,” 他帮着铺席子,“阿柴刚从库房取了些新做的礼器,都是列国手艺合着造的,秦国的铜鼎、楚国的陶豆、鲁国的木俎,用着准合规矩。”

说话间,小石头捧着个玉璋跑过来,璋上的纹路竟和剑上的礼纹一个样。“娃非要跟着秦玉匠和楚石匠学做礼器,” 王二愣子媳妇拿着块帛巾跟在后头,“说要做件能承下列国敬意的璋,让大伙的日子都顺顺当当。”

小石头把玉璋往剑旁边一放,剑穗突然晃了晃,掉下来颗玉珠,落在璋的缺口处 “咔嗒” 一响,正好把磕碰的地方补全了,看着就像天生一体的宝物。

一、礼场的巧思

布置礼场的时候最热闹,列国的礼器往院里一摆,秦国的鼎俎、赵国的尊彝、楚国的簋豆排得整整齐齐,铜匠的布擦着这个,木匠的刨子修着那个,转眼间,个庄严肃穆的礼场就成了,像幅铺开的古画。

“这礼场得掺着列国的物件才像样,” 老礼官用帛巾擦着鼎耳,“秦国的铜器庄重,楚国的陶器雅致,鲁国的木器古朴,凑在一块儿行礼才得劲,就像咱这场上的人,各有各的仪轨才周全。”

公孙矩帮着挂礼旗,把燕国的帛旗和韩国的木幡系在一起,上面绣着 “和合” 二字,旗子在风里飘出的弧度,竟和剑上的礼纹分毫不差。“您看这旗面,” 他指着上面的纹样,“秦国的夔龙纹显威严,楚国的凤鸟纹显祥瑞,鲁国的云雷纹显庄重,配着来才合礼。”

阿柴在旁边摆祭器,突然指着礼场的影子:“师父,这礼器的影子跟剑上的礼纹对上了!”

众人凑过去看,果然见不同礼器的影子在地上连成组,秦国的鼎影里裹着赵国的尊影,楚国的豆影缠着齐国的俎影,像把列国的敬意都聚在了一起。

“昨儿个试排《共祭仪》的时候,” 李掌柜提着壶热酒进来,“秦国的礼官想多奏编钟,楚国的巫祝说要多燃香草,最后各让一步,钟鼓配香草,连教书先生都说是古礼新韵。”

绣娘捧着个针线篮进来,里面是列国礼官用的礼巾,秦国的麻巾、鲁国的丝巾、楚国的葛巾叠得整整齐齐。“这是给先生们擦礼器用的,” 她往每个篮子里放了块香料,“做的时候用了列国的手艺,秦国的织造、赵国的刺绣、楚国的印染,混着做才合礼。”

小石头突然指着礼场中央的火堆,众人抬头,见火光在礼器上投出个 “礼” 字,正好把剑的影子圈在中间。

二、礼器里的名堂

做礼器的时候总有人搭把手,列国的材料在作坊铺开,秦国的青铜、赵国的玉石、楚国的陶土堆得像小山,铜匠的熔炉烧着这个,玉匠的刻刀雕着那个,转眼间,种种礼器都做得精美,像天生就该这么用。

“这礼器得混着做才中用,” 老铜匠用錾子刻着鼎纹,“秦国的铜做胎,楚国的金镶边,鲁国的玉嵌饰,看着简单,其实藏着列国的巧劲。”

公孙矩帮着做木俎,把齐国的檀木和燕国的柏木拼在一起,俎面刻着列国的纹样,秦国的回纹、楚国的云纹、鲁国的雷纹,用手一摸,竟有种说不出的温润,像浸过百年的古玉。“您看这俎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