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秦地夏耘核农时,魏陇除草保苗肥(2 / 3)

加入书签

费’”,可负责农具的小吏宋九却抱着除草耙说:“要借工具、学积肥,每户得帮着修农具半日,不然不准用,苗荒了别怨我!” “宋吏,《法经·农律》说夏耘农具是官助农务,不能额外派活!”孟姬拦住他,举起自家薅净的苗垄——苗间无草,苗叶翠绿,“你这除草耙都是钝齿的,还要人修农具?俺们王婆家的粟苗快被草盖了,再不除草就没救了,这不是逼她荒田吗?” 宋九把除草耙往地上一摔:“县府说农具要检修,让大家搭把手,也是为了除草方便,咋就不行了?要么修具,要么别除!”王婆抱着刚拔的杂草,眼圈泛红:“俺家就三亩粟田,去年因没及时除草,减产一半,今年说啥也要除好,哪有功夫修农具?去年你家缺耙,还是俺们匀给你的,今年咋还刁难人?” 孟姬突然想起外婆教的“古法草木肥田术”:“大家别等官府工具了!咱们用镰刀割草(留三寸高防伤苗),把割下的杂草堆在垄间腐熟(淋水后盖土),比官府的粪肥还管用!”她带着农人们动手:壮丁们割垄间草、妇人们薅苗间草,孟姬则教王婆“草木肥要诀”:“杂草堆垄间,每堆高一尺、宽两尺,淋水后覆土,十日就能腐熟,既肥田又除害,比单纯施肥省力!” 宋九看着农人们在田垄间堆起杂草堆,粟苗渐渐露出翠绿叶片,又看自己怀里没人要的钝齿耙,脸涨得通红。他悄悄让人把锋利的除草耙、新草帘搬到田边:“之前是我不对,这些工具先给你们用,农具也不用修了,赶紧除草吧!”孟姬笑着接过长柄耙,教大家“薅草技巧”:“薅苗间草要捏紧草根拔,别碰伤苗根,这样粟苗才能长得壮。” ##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议农时新规,双保制护秋收 暮色中的咸阳议堂,烛火映着两份夏耘报告。卫鞅指着秦地的核验记录:“韩儋失职不耘田、私藏物资,虽非恶意,但也说明农时监管不到位。去年因夏耘延误,秦地减产四十石,这个漏洞必须堵上!” 淳于越摇着蒲扇,翻开孟姬的草木肥田记事:“卫客卿,魏地的事更要注意——小吏借农具派活,农人们自己草木肥田,可见农时治理不仅要‘严’,更要‘活’。《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若官府能多供工具、多教肥田法,哪用得着农人自己摸索?” 赵承这时推门而入,把“秦地补耘夏田”与“魏地草木肥田”的记录递过去:“臣有一议,可设‘农时双保制’:其一,秦地设‘夏耘指导站’,每乡派两名老农教耘田法,失职者补耘田双倍时长;其二,魏地设‘肥田便民点’,允许‘草木肥田、互助除草’,小吏派活者调离,缺工具农户可申请‘官府借用’。” 卫鞅看着记录上“韩儋补耘田”“宋吏送工具”的记载,点头道:“双保制可行,再加一条:夏耘核验需有农人代表在场,若再出现失职延误、刁难农户,小吏削去督农职权,贵族需公开致歉并补偿农户减产损失!” 淳于越起身作揖:“善!农时是秋收的根,官府多一分指导,农人多一分用心,粟苗就能多一分长势,这才是变法的本意。” ## 四、农时实录藏暖意,苗肥田沃待秋收 深夜的泾阳县寺,赵承在《变法实录》上写道:“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夏,泾阳核夏耘农时,韩儋失职不耘田、私藏草帘,督其补耘八亩田、补施二十五担肥,教护苗之法;魏地曲沃,宋吏借农具派活,孟姬率农草木肥田、互助除草,后吏送工具(除草耙十把、草帘八捆),夏耘得以顺利。” 案上摆着两样东西:一是陈丈送来的翠绿粟苗(带土移栽,苗叶挺拔);二是孟姬托人捎来的杂草腐熟肥(装在陶盆里,还带着草木清香),旁附纸条“草木肥的苗长得壮,王婆家的田够秋收,孙儿说要跟着学积肥,明年帮着邻里肥田”。 赵承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粟田——月光下,韩儋的佃户正跟着农人除草,农人们用分到的草帘覆盖粪堆;曲沃的方向,隐约能想象到田垄间的杂草堆整齐排列,王婆的孙儿正帮着给草堆淋水,夏夜的微风混着泥土的清香飘向夜空。 他提笔在实录末尾添了一行:“农时之要,在‘及时’不在‘延误’,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