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融合画的色,绘着万家的景(2 / 3)

加入书签

p> 货郎背着布包路过杂院,见里面热闹,掀帘进来:“俺从南边带了些珍珠粉,能给颜料增亮,要不要试试?”

他把珍珠粉拌在颜料里,鲁国的花青顿时添了三分灵气,画在纸上的远山像蒙着层轻纱,连最挑剔的画师都点头说好。“这叫‘润色光’,” 货郎举着画纸笑,“去年在魏国的画坊,用这粉调的颜料,列国的画师都来讨方子,连宫里的画工都派徒弟来学。”

公孙矩把剑放在颜料旁,剑鞘上的水珠滴在调色盘里,竟让散开的颜色慢慢聚成个圆,圆心处正好是秦赭楚黄合调的地方。

“这剑是真懂画的,” 老画师指着新纹,“知道咱今儿画的是《万家景》。”

正说着,教书先生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拿着本《列国画谱》,里面记着列国画法融合的故事,秦国画师学楚韵、鲁国画师学秦笔、楚国画师学鲁意都有,页边写满了批注。“这是给大伙找灵感的,” 先生指着画谱,“得让他们知道,画法融合的门道,跟列国的相处是一个理,取长补短才出彩。”

三、融合画绘万家

融合画画满村子那天,列国的墙壁上都添了新景,秦国的山连着楚国的水,鲁国的田挨着赵国的林,颜料在墙上晕开,像把列国的土地连在了一起,引得人心里发痒。

“今儿画的是《过日子图》,” 王二愣子媳妇举着个画样喊,“秦国的农夫耕地,鲁国的妇人织布,楚国的孩童放牛,合在一起才完整,看着看着就像自家的事。”

公孙矩坐在画架旁,看着众人作画,旁边的小石头握着画笔,正跟着老画师学勾线。“慢点画,” 公孙矩帮孩子扶了扶手腕,“这画越画越入味,就像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画作刚完成一半,赞叹声就漫了整个村子。秦国的山石刚画完轮廓,楚国的溪水就流了过来,列国的景致在墙面上连成一片,引得人挪不开眼。

“您看这衔接,” 隔壁的老太太指着墙角,“山是秦国的画法,可山下的水是楚国的笔触,水边的树用了鲁国的技法,看着看着就忘了哪是哪国的。”

画到列国合绘的 “丰收墙” 时,墙上的秦国画师画谷堆,楚国画师画果树,鲁国画师画粮仓,笔触衔接得像一个人画的,连路过的鸟儿都停在墙头,像在看画里的谷穗。

“这融合画画的是咱过日子的景,” 李掌柜端着茶壶说,“就像去年咱收庄稼,秦国的谷、楚国的稻、鲁国的麦堆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只知道是好收成。”

傍晚收工的时候,小石头举着自己画的画跑向剑,刚跑到旁边,画突然和剑同时亮了亮,画上的色彩和剑鞘上的画纹在夕阳下融成一片,像幅活的画。

“这俩是一伙儿的吧?” 有人大着嗓门喊。

四、雨天里的画院

立冬那天飘起了冷雨,列国的画师却没停工,秦国的画师把画具往屋檐下挪,楚国的画师用塑料布盖着颜料,赵国的画师在廊下继续调色,雨点打在画纸上,竟像在添墨。

“这画院真抗淋,” 王二愣子往廊下搬画架,“去年下雨的时候,也是这廊子,让列国的画师凑在一块儿画,淋着淋着就不烦了。”

公孙矩抱着剑站在廊边,剑鞘上的雨水顺着纹路汇成个圆,把所有画具和画师都圈在里面。

“您看这晕染,” 教书先生用拐杖指着墙上的画,“跟《林泉高致》里说的‘山有三远’一个理,画境和,人心也和,啥雨都不怕。”

雨下得最大的时候,廊下的一块画板突然滑了,众人赶紧用列国的物件垫 —— 秦国的木楔、鲁国的砖块、楚国的竹片垫在一起,画板顿时稳得像钉在墙上,像早就练过的。

“这配合比单用哪国的物件都牢靠,” 木匠用锤子敲着木楔笑,“就像这融合画,缺了哪国的颜色都不行,凑在一起才好看。”

雨停时,众人发现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