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秦地冬藏核仓廪,魏陇晒粟备寒冬(1 / 3)
霜降的冷霜刚覆满泾阳的官仓顶,冬藏核验站的木牍仓廪册已在仓门前摞起半尺高。按《商君法·仓律》“霜降后‘需每月核验仓廪完好,粮囤需垫高防潮(离地三尺)、覆盖苇席(每囤三领),允许‘陈粟换新粟(陈粟一石换新粟八斗)’,失职者补修仓廪三日’”,核验站摆着三样核心物:青铜仓廪尺(测粮囤高度,误差超半尺需调整)、木牍粮囤册(记每囤粮种、数量、入库时间)、竹制防潮帘(铺粮囤底防霉变),旁边还堆着三捆待分发的苇席。 赵承的青骊马刚停在官仓旁,就见仓吏陈丈抱着受潮的陈粟跑过来:“赵客卿!嬴大夫家的私仓粮囤没垫高,三囤新粟已受潮,还把官府发的五领苇席私藏起来!俺们村的农人为了护粮,连夜把粮囤垫高,手都冻裂了,他却让佃户去赶车运私货,太不像话了!” 顺着陈丈指的方向,赵承看见旧贵族嬴儋正站在私仓的凉棚下,指挥家奴把受潮的新粟往废料堆扔。“嬴儋,《仓律》明载‘粮囤需垫高三尺、覆苇席防潮’,你家粮囤仅离地一尺,三囤新粟霉变超两成,私藏的苇席够五囤粮使用!”赵承翻身下马,指了指私仓的粮囤——新粟堆得歪斜,底部已渗出潮气,与仓廪册上“完好储存”的记录严重不符,“再说你私藏三领防潮帘,农人们垫粮囤都要轮流借,这哪是冬藏,分明是浪费粮食!” 嬴儋踢开脚边的霉变粟粒,霜粒粘在靴底:“客卿有所不知,我家私仓年久失修,地面不平,粮囤没法垫高,苇席是留着补仓顶的,哪有多余的护粮?再说新粟多的是,潮了扔了也不可惜!”他话没说完,陈丈突然蹲下身,掀开自家粮囤的苇席——粮囤垫高整齐,新粟颗粒干燥,仓廪册上“五囤新粟、三囤陈粟”的记录旁,盖着“核验合格”的朱印,“嬴大夫,你看俺家旧仓也能垫高粮囤,哪有没法垫高的道理?去年你家潮粮还是俺们帮着晒的,今年咋还糟蹋粮食?” ## 一、主线:赵承督护核仓廪,嬴儋补修学藏粮 赵承让人取来青铜仓廪尺与粮囤册,在嬴儋家的私仓测量:“你家仓房长二十丈、宽十丈,地面虽不平,却能分段垫高,这粮囤仅高一丈五,离‘两丈标准’差半丈,底部还没铺防潮帘,不霉变才怪!”他又让人从霉变粮囤取样:“这新粟霉粒超三成,按律‘霉变粮需单独存放、优先兑换’,你却扔了,太浪费!” 陈丈趁机演示冬藏流程:“藏粮要先垫防潮帘(铺匀无漏),再堆粮成囤(上尖下圆),最后覆苇席(拉紧无隙)。俺家今年收了六十石新粟,垫了五领防潮帘、覆了十五领苇席,现在颗颗干燥,就是按规矩来的!”说着他掏出自家的粮囤检查记录,“有这记录,来年陈粟换新粟还能优先,你失职浪费,以后可就没这好处了!” 嬴儋看着粮囤册上的实测数据,又看陈丈手里的检查记录,脸色慢慢变了:“那……那我现在补修还来得及吗?霉变的粮……”赵承让人搬来三领防潮帘、五领苇席:“现在补还不晚,需把受潮粮挑出单独存放,粮囤重新垫高到三尺,私藏的苇席分给农人们用,算是补偿之前的短缺。” 他还教嬴儋“陈粟换新粟”的规矩:“陈粟需晒干扬净,一石可换新粟八斗,你家有十石陈粟,换八斗新粟够两户贫户过冬,总比浪费强。”午后,嬴儋让人把私藏的苇席搬到官仓,又让佃户把受潮粮挑出晾晒:“之前是我不懂冬藏规矩,差点糟蹋了粮食,以后肯定按实护仓、好好藏粮。” 赵承趁机在核验站旁立起“冬藏示教牌”,画着“粮囤垫高法”“苇席覆盖步骤”“陈粟换粮流程”,旁边还标注“每月初一查粮囤,霉变超一成需立即处理”。他在仓廪册批注:“霜降核泾阳仓廪,嬴儋私藏苇席、粮囤失职,督其补修并分物资,教冬藏之法。”这行批注后来被赵珩整理东汉藏书时发现,旁注“战国秦冬藏护粮标准,见睡虎地秦简《仓律》”。 ## 二、支线·孟姬:魏陇晒粟避苛吏,草木防潮解民忧 同日上午,魏国曲沃的晒粟场旁,孟姬正帮着农妇们翻晒受潮的陈粟。按李悝“尽地力之教”,“冬藏前允许‘农人设场晒粟(官府提供晒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