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杂艺展的彩,连着万家的巧(2 / 3)

加入书签

包路过杂院,见里面热闹,掀帘进来:“俺从南边带了些丝绒,能给展品做衬垫,要不要试试?”

他把丝绒铺在展盒里,赵国的玉佩立刻添了三分温润,看着像浸在水里的月亮,连苍蝇都落不上去。“这叫‘满堂贵’,” 货郎举着玉佩笑,“去年在魏国的展会上,用这丝绒衬的玉器,列国的富商都抢着买,连王爷都亲自来挑。”

公孙矩把剑放在展品旁,剑鞘上的水珠滴在丝绒上,竟让散开的绒毛慢慢聚成个圆,圆心处正好是块半秦半楚的玉佩。

“这剑是真懂宝贝的,” 老玉匠指着新纹,“知道咱今儿展的是《天下巧》。”

正说着,教书先生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拿着本《列国宝谱》,里面夹着列国的珍品图,秦国的青铜器、鲁国的瓷器、楚国的玉器都有,页边记满了批注。“这是给大伙长见识的,” 先生指着图谱,“得让他们知道,宝贝里的门道,跟列国的相处是一个理,各有各的妙才有趣。”

三、展厅里的新鲜事

开展的时候,杂院挤得像赶集,列国的看客围着展架转,秦国的老汉端着茶杯品漆器,楚国的姑娘凑着头看刺绣,赵国的媳妇抱着孩子指木雕,讲解员的声音此起彼伏,差点把棚顶掀了。

“今儿头批展的是《日用巧》,” 王二愣子媳妇举着讲解牌喊,“秦国的漆碗、鲁国的木梳、楚国的竹篮,最后凑在一块儿看,实用的才叫真本事。”

公孙矩坐在休息区,旁边的小石头捧着木雕小鸟,正跟着玉匠学打磨。“慢点磨,” 公孙矩帮孩子扶了扶砂纸,“架上的好物件多着呢,这杂艺展越看越开眼,就像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展览刚到一半,赞叹声就漫了整个村子。秦国的漆器刚转着看了面,楚国的竹编就拎起来瞧了底,列国的巧思在日光里比着妙,引得人眼睛都不够用。

“您看这搭配,” 旁边的老太太指着展盒,“漆碗是秦国的,可碗上的画是楚国的山水,放在鲁国的木托盘里,看着看着就忘了哪是哪国的。”

看到列国合做的 “七巧盒” 时,展柜前的秦国游客指着盒身,楚国游客摸着盒盖,鲁国游客数着格子,讨论声大得像吵架。讲解员笑着说这盒子用了三国的手艺,众人顿时都笑了。

“这巧思比的是咱心里的灵,” 李掌柜举着茶壶说,“就像去年咱编农书,秦国的农夫写播种,楚国的渔夫写捕鱼,鲁国的工匠写农具,各显其能才周全。”

展快结束时,小石头举着自己雕的木鸟跑进展区,刚跑到中央,手里的木雕突然和剑同时闪了闪,鸟身上的纹路和剑鞘上的巧纹在灯光下连成串,像条看不见的线。

“这俩是一伙儿的吧?” 有人大着嗓门喊。

四、雨天里的展厅

夏至那天突降暴雨,列国的看客却没人动地方,秦国的壮汉把雨衣脱下来盖在展架上,楚国的姑娘用混纺布挡着漆器,赵国的妇人把孩子护在怀里,雨点击在棚顶,竟像在打鼓。

“这展棚真抗淋,” 王二愣子往棚角垫石块,“去年下雨的时候,也是这棚子,让列国的人凑在一块儿看展,淋着淋着就不烦了。”

公孙矩抱着剑站在展架边,剑鞘上的雨水顺着纹路汇成个圆,把所有展品都圈在里面。

“您看这巧劲,” 教书先生用拐杖指着,“跟《天工开物》里说的‘巧夺天工’一个理,有手艺傍身,啥雨都不怕。”

雨下得最大的时候,展架的一根立柱突然松了,众人赶紧用列国的东西撑 —— 秦国的方木、鲁国的木板、楚国的竹竿顶在一起,松动处竟稳得像焊住了,像特意设计的。

“这支撑比原来的还牢靠,” 木匠用锤子钉着木楔笑,“就像这杂艺展,缺了哪国的物件都不行,凑在一起才精彩。”

雨停时,众人发现杂院的积水里,映出个小小的 “巧” 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