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秦仓核验补新粟,魏乡选种备春耕(1 / 2)
大雪的寒风吹得泾阳私仓的木门吱呀作响,按《商君法·仓律》“大雪后‘私仓余粟需五日一核,分“新粟(秋收粮)、陈粟(上年粮)”登记,足用户(余粟超六十石)需缴赈粟五石,不足户(三十石以下)可领贷种’”,官府设的核验站里,木牍余粟册(标注“泾阳冬藏”)、青铜量仓尺(刻“秦制一尺”)与余粟抽样勺(竹制深三寸)整齐摆放,旁边还堆着三袋待分发的贷种。 赵承的青骊马刚停在核验站旁,就见贫户陈丈抱着空陶瓮蹲在雪地里:“赵客卿,俺们五户不足户该领十五石贷种,可宋仓吏说‘余粟册上没登记’,让俺们再等几日!”话音未落,就见旧贵族公孙儋的家奴正把一袋新粟往仓后暗窖搬,公孙儋站在仓门口,手里还攥着“余粟五十石”的登记木牍。 “公孙儋,你私仓长三丈、宽两丈、高一丈,按量仓尺算,满仓能容六十石,你却只报五十石,还往暗窖藏新粟?”赵承翻身下马,指了指仓内——新粟堆得快到仓顶,陈粟则被压在最底层,“按律,足用户需缴五石赈粟,你既瞒报余粟,又不缴赈粟,陈丈他们的贷种都被耽误了!” 公孙儋裹紧厚裘,跺着脚辩解:“客卿有所不知,俺家去年春荒缺种,今年想多存些新粟备着,怕明年再借不到……”他话没说完,就见陈丈从瓮底倒出半袋陈粟——里面混着不少霉粒,是去年领的贷种,“俺们不识字,去年就多缴了两石陈粟,今年要是领不到新贷种,开春就得荒田!” ## 一、主线:赵承督补赈粟,公孙儋还粟学备种 赵承让人搬来量仓尺,沿着仓壁仔细丈量:“长三丈零二寸、宽两丈、高一丈,实际容积超六十石,你藏的暗窖新粟,最少有十石!”他又用抽样勺从仓顶、仓中、仓底各取三勺粟,“新粟占九成,干燥无霉,而陈丈他们领的陈粟,霉粒超一成,这就是你瞒报的后果!” 陈丈突然起身,领着赵承往自家私仓走——仓里仅存二十石陈粟,还堆在漏风的墙角,“公孙大夫,你看俺们的粟,连过冬都不够,更别说留种了!去年你家佃户借俺们三石新粟,到现在还没还,咋今年又藏粟不缴赈?”周围贫户也跟着附和,雪地里的议论声越来越大。 赵承取过余粟册,在“公孙儋”名下添上“暗窖新粟十石”:“按律,你需即刻补缴五石赈粟,再从暗窖新粟中拿出五石,抵偿陈丈他们的霉粒贷种,另外派家奴帮贫户翻仓选种,学习‘新粟留种、陈粟食用’的法子。”他说着拿起一把新粟,教公孙儋挑出粒大饱满的:“留种要选‘穗中籽’,用温水浸种半日,再拌草木灰防虫害,这样开春出芽率才高。” 公孙儋看着家奴把赈粟搬到核验站,又看着陈丈等人领到新贷种,忽然叹了口气:“之前只想着自家备荒,竟忘了贫户们更难。我这就让管家把私仓的陈粟也搬出来,帮着大家挑种!”午后,公孙儋还让人在仓前立起“冬藏示教牌”,画着“新粟留种三步法”:“选籽、浸种、拌灰”,旁边还标注“陈粟需晾晒三日再食用”。 赵承在余粟册批注:“大雪核泾阳私仓,公孙儋瞒报新粟十石,督其补赈五石、换霉种五石,教贫户备种。”这行批注后来被赵珩整理东汉藏书时发现,旁注“战国秦冬藏备种法,见睡虎地秦简《仓律》”。 ## 二、支线·孟姬:魏乡选种避假种,宋吏整改补良种 同日上午,魏国曲沃的备种储备点,孟姬正带着农妇们挑拣种粟。按李悝“尽地力之教”,“冬藏备种需‘官府供良种(每亩三升)、选种筛,农艺吏教留种法’”,可负责发种的小吏宋九却推着半车瘪粒粟来:“县府说今年良种不够,你们先用这个凑活,明年再补!” “宋吏,你这粟里瘪粒超三成,咋当种用?”孟姬举起选种筛——筛下的全是碎粒,“王婆家去年用了假种,出芽率才五成,今年要是再用这个,三亩田就得荒两亩!”她话刚说完,就见宋九的随从从车后拖出一个布包,里面竟藏着十袋饱满的良种,袋口还印着“魏地良粟”的印记。 宋九被撞破后,挠着头辩解:“县府让我优先给西边的乡送,想着你们这边会留种,就……”邻村王婆突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