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一间杂院的暖,住着万家的人(2 / 3)
‘镇宅纹’,” 货郎拍着手笑,“去年在韩国的杂院见过,住里面的列国人事事顺顺。”
公孙矩把剑往墙根放,剑鞘上的水珠滴在土里,竟让散落的石子慢慢聚成个圆,圆心处正好是那道禾纹。
“这剑成精了,” 有人喊,“知道咱要盖个安稳院。”
正说着,教书先生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拿着卷竹简,上面写着杂院的规矩:“不管哪国的人,进门都是一家人,分粮时多给孤儿寡母些,吵架了就去看院里的禾纹石。”
三、院子里的新鲜事
杂院盖好那天,列国的人都来道贺,秦国的农夫送菜,楚国的商人送布,赵国的妇人送针线,堆在院里像座小山。小石头穿着新做的衣裳,正跟着王二愣子的娃在院里跑,俩孩子手里攥着混纺布做的风筝,风筝上画着那柄 “华夏” 剑。
“这东厢房给小石头,” 王二愣子指着最亮堂的屋子,“西厢房让给魏国来的老嬷嬷,她会治头疼脑热,正好给大伙儿看个小病。”
李掌柜扛着口大铁锅进来,锅沿上用列国的铜片镶了圈 —— 秦国的青铜、齐国的红铜、楚国的黄铜,烧起饭来受热匀,做杂合粥最香。
“今儿咱开伙,” 他把锅架在院里的灶上,“秦国的粟子粥、鲁国的麦饼、楚国的米糕,管够!”
众人围着灶台坐,秦国的壮汉给楚国的书生递饼,赵国的妇人给小石头喂粥,筷子碰着碗沿叮当响,像在唱小曲。
“昨儿个有个游方的戏班来,” 跑堂的小伙计端着碗进来,“说要在院里搭戏台,演列国的故事,秦国的将军、鲁国的书生、楚国的美人都有。”
角落里,几个妇人在纳鞋底,用的线是列国凑的 —— 秦国的麻线、赵国的棉线、楚国的丝线,纳出来的鞋底又软又结实,上面的针脚竟连成了禾纹。
“这鞋给小石头穿,” 燕国来的绣娘把鞋底往孩子脚上比,“针脚里掺了安神的草药,保准夜夜睡安稳。”
小石头突然指着剑喊:“长了!”
众人看去,剑鞘上的院纹里,竟多了个小小的 “人” 字,像个孩子在院里跑。
四、暴雨夜的杂院
白露那天突降暴雨,杂院的屋顶漏了,列国的人在院里忙成一团。秦国的壮汉爬上房补瓦,楚国的书生举着混纺布挡雨,赵国的妇人把柴火往屋里搬,雨水顺着房檐往下淌,在院里汇成小溪。
“这房梁真结实,” 王二愣子扶着柱子喊,“去年盖的时候,老木匠说用了列国的木料,再大的雨也不怕。”
公孙矩抱着剑站在屋檐下,剑鞘上的水珠滴在院里的积水里,竟让水流慢慢聚成个圆,把所有屋子都圈在里面。
“您看这水圈,” 教书先生用拐杖指着,“跟《论语》里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一个理,下雨了才知道谁跟谁亲。”
雨最大的时候,东厢房的墙皮掉了块,众人赶紧用列国的泥巴补 —— 秦国的黄土、鲁国的黑土、齐国的沙土混在一起,抹上去竟比原来还结实。
“这泥巴比单独用哪国的都黏,” 泥水匠抹着墙笑,“就像这杂院的人,凑在一起才经得住事。”
雨停时,众人发现院角的禾纹石旁,积水退去的地方留下个小小的 “家” 字,是用列国的石子拼的,秦国的青石做宝盖,楚国的红石做弯钩,正好在剑的影子里。
“这剑又长新本事了,” 李掌柜擦着汗笑,“知道咱是一家子。”
公孙矩摸着剑上的新纹,突然明白:“不是剑长本事,是咱的心在一块儿了,石头都跟着认亲。”
五、岁月里的传承
过年前,杂院要添间学堂,列国的人又来帮忙。秦国的石匠打石板,赵国的木匠做桌椅,楚国的瓦匠糊窗户,连小石头都搬着块小砖头,往墙根凑。
“这学堂得叫‘不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