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华夏一剑承,烟火续千年(2 / 3)
看着是列国的样,合在一起,就是咱过日子的理。”
教书先生突然站起来,用拐杖在地上划:“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三十年前,我在秦国看见个老农,把鲁国的稻种埋进地里,说要让秦地也长出好米。旁人笑他傻,可三年后,那片地的收成比哪儿都好。”
铁匠接话:“俺爹也说过,当年帮韩国修农具,他们的锄头样式怪,可加上咱魏国的淬火法,好用得很!”
王二愣子听得直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块带血的箭头:“俺爹说这是长勺之战拾的,上面有齐国人的血,也有鲁国人的汗,后来埋在地里,长出了棵桃树,每年结的果子又大又甜。”
三、灯影里的传承
月亮升起来时,公孙矩把剑挂在槐树上,月光顺着纹路淌下来,在地上织成张网。他让每个人把带来的东西往网里放,铁器、丝线、绣帕、书本,全落在对应的纹路上。
“你们看这剑穗,” 公孙矩指着红绳上的结,“这是秦国的绳结,用来捆粮草的;这是齐国的结,渔民用来系渔网;到了鲁国,就成了系书简的结,说到底,不都是想把东西拴牢实了?”
阿柴突然指着树影,众人抬头一看,槐树枝桠的影子竟和剑上的纹路一模一样,像棵大树把根扎进了剑里。
“这树啊,” 公孙矩摸了摸树干,“去年遭了虫灾,是魏国的木匠帮着治的虫,赵国的果农给的药,楚国的花匠剪的枝,才有今年的树荫。”
绣娘突然拿出针线,在帕子上绣起剑上的纹路。“俺要把这纹绣成嫁衣,” 她说,“给俺闺女做陪嫁,让她知道,不管嫁到哪国,都是自家人。”
货郎从挑子里拿出个木盘,上面刻着列国的货币:齐国的刀币、赵国的布币、楚国的蚁鼻钱,最后拼成个 “和” 字。“俺跑了三十年买卖,发现不管用啥钱,能买到东西才是正经事。”
教书先生从怀里掏出块木板,上面刻着列国的 “家” 字。“你们看,” 他指着木板,“秦国的‘家’是屋里有头猪,鲁国的‘家’是屋里有本书,楚国的‘家’是屋里有棵树,可拆开来,都是屋顶底下一群人。”
王二愣子听得直搓手,突然往地上一跪,对着剑磕了个头:“俺懂了!这剑不是啥神物,是记着咱不管在哪,都想好好过日子!”
四、烟火中的延续
后半夜,众人围着篝火唱歌,列国的调子混在一起,竟格外好听。公孙矩把剑放在火堆旁,火星落在剑鞘上,没烧出痕迹,反而让纹路更亮了。
“你们看这火,” 他拨了拨柴火,“魏国的煤、赵国的柴、楚国的竹,烧在一起,都成了火苗。就像咱这人,不管从哪来,凑在一起,就成了一家子。”
天快亮时,教书先生拿出笔墨,让每个人在剑匣上写个字。铁匠写了 “铁”,货郎写了 “商”,绣娘写了 “绣”,王二愣子不会写字,就按了个手印。
公孙矩最后写,他写了个 “人” 字,正好把所有人的字都框在里面。“你们看,” 他指着字,“少了哪个,这‘人’字都不完整。”
离别的时候,每个人都往剑匣里放了样东西:铁匠放了块好铁,货郎放了根丝线,绣娘放了片绣布,王二愣子放了把家乡的土。
“等明年秋收,” 公孙矩站在门口挥手,“你们带着列国的新粮食来,咱再给这剑添道新纹。”
众人走远了,阿柴突然发现剑身上多了道新纹,像条小路,把列国的纹都串了起来。“师父,这是咋回事?”
公孙矩望着远方,晨光里,列国的炊烟正慢慢聚在一起,像条看不见的线。“因为日子还在过啊,” 他说,“这剑记的不是过去的事儿,是咱往后要走的路。”
三年后,阿柴带着剑去洛阳,路上遇到个秦国的农夫,正用鲁国的犁耕地;看到个楚国的商人,在用齐国的秤卖货;还有群孩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