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秦地春耘核除草,魏陇培土护壮苗(2 / 3)
负责发放工具的小吏宋九(前章苛扣春灌工具费被笞)却抱着竹耙说:“要领竹耙可以,每户缴半斗粟‘管理费’,不然用手培土,累死也别怨我!” “宋吏,《法经·农律》明载‘春耘工具属官助农务,不取私财’!”孟姬拦住他,举起一把自家的旧竹耙——耙齿虽断了两根,却还能用,“你这竹耙都是去年的旧物,好多耙齿都缺了,还要收粟?再说培土是为了防倒伏,你收了粟,农人们没工具,苗倒了咋收成?”宋九把木锄往地上一摔:“县府说工具要养护,收点粟买新耙齿咋了?要么缴粟,要么手培,没人逼你!” 邻村王婆抱着刚培过土的粟苗,哭出声:“俺家四亩苗,长得高,风一吹就晃,就盼着竹耙培土固根,你不发工具,俺们只能用手扒土,慢得很!去年孟姬教俺们疏渠,今年咋连培土工具都要收粟?”孟姬突然想起外婆教的“古法培土护苗术”——用树枝扎简易耙子,配合木锄,培土时围着苗根画圈,既能固根,又能保墒,比官府的旧竹耙还好用。 “大家别缴粟!”孟姬高声喊,“咱们用树枝扎耙子,我教你们圈根培土,比官府的方法还管用!”农人们立刻行动:壮丁们砍树枝扎耙,用麻绳绑紧断枝;妇人们用木锄围着苗根松土;孟姬则拿着自制耙子,教王婆“圈根要诀”:“围着苗根画一尺圈,培土一寸厚,圈外挖浅沟,下雨能排水,刮风苗不倒!” 宋九见农人们不用官府工具也能培土,急得跳脚:“你们这是抗官!我要报县府说你们私占树枝!”这时,一阵风吹过,农人们刚培土的粟苗稳稳立着,魏家未培土的苗却倒了几株,孟姬喊宋九:“宋吏,你要是有好竹耙,赶紧拿来,别让苗再倒!” 里正带着县吏赶来时,正撞见宋九想偷拿农人的新扎耙子——他想带回家晒粮。“按《法经·农律》,苛阻春耘、私拿农器者笞四十,倍退管理费!”县吏让宋九退还之前收的粟,又调来新竹耙和木锄。孟姬教大家“竹耙修补法”:“断耙齿用木楔固定,涂漆防腐,还能再用一年!” 王婆握着新领的竹耙,围着苗根培土,粟苗渐渐挺直腰杆,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孟姬,要是没你,俺家的苗今年肯定倒完!”孟姬掏出记事木牍,用炭笔在上面刻:“曲沃立夏春耘,圈根培土见人心。吏若苛阻,再好的壮苗也难抵大风。”这枚木牍后来被赵承出使魏国时发现,收录进《农桑记》,成为李悝变法“春耘助农”的民间实证。 ##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辩“春耘”,新法增“耘务教演款” 暮色中的咸阳议堂,烛火映着两卷策论。卫鞅穿着黑色曲裾深衣,手里攥着魏儋的弃耘案牍,眉头紧锁:“春耘是苗情的‘固根关’,弃耘留草、苛阻工具者必须重罚!去年秦国因春耘不力,五十亩苗倒伏,减产二十五石,流民增加十五户,这个教训还不够吗?” 坐在对面的淳于越摇着蒲扇,手里捧着《孟子·滕文公上》,慢悠悠地说:“卫客卿,重罚是为了守耘规,可你看孟姬案——农人们用树枝扎耙、圈根培土,没靠官府也能护苗,这说明农人懂耘、惜苗,只是缺指导。《孟子》云‘民事不可缓也’,官府该帮农人学耘务,不是只罚人。若罚得贵族没钱补除、农人没钱护苗,罚又有啥用?” “不罚就没规矩!”卫鞅把案牍往桌上一拍,“春耘误则苗倒,苗倒则岁歉,岁歉则民饥,民饥则国乱,这个道理你不懂?” “我懂。”淳于越放下蒲扇,翻开孟姬的记事木牍,指着“圈根培土”的记录,“可魏儋弃耘是因佃户糊弄,宋九苛阻是贪财,根源不同,治法该分轻重。贵族弃耘,可设‘春耘补培制’——贵族欠耘一亩,需帮贫户培土两亩,再缴粟半石;小吏苛阻工具,可设‘工具共管制’,农人代表与吏员一起管工具库,领工具需双方核验,破损者当场修补。” 两人正争执不下,赵承推门而入,手里拿着“泾阳春耘核验报告”。他把魏儋的转变、孟姬的遭遇细细说完,道:“卫客卿,淳于先生,可设‘春耘护苗双保制’:贵族弃耘留草,先补除培土,再按比例罚粟,若主动帮贫户堆绿肥,罚粟减半;春耘工具由‘农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