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秦地冬训核丁籍,魏陇备耕抗苛扰(2 / 3)
年冬训,我家丁口一定第一个到,还多缴十石粟米,给训场的弟兄们添些热粥。”赵承在《冬训核验细则》旁批注:“泾阳大寒核冬训,韩墒逃训私用农具,因农人诉艰而悔悟。冬训之要在‘忠’,贵族若能念守土之责,纵有过失亦能补。” ## 二、支线·农人孟姬:魏陇备耕遭苛扰,农具自检抗欺瞒 同日上午,魏国曲沃县的备耕农具发放点,雪刚停,阳光透过薄云洒在积水上,泛着冷光。孟姬裹着里子填了旧棉絮的短褐,手里攥着农具申领册——按李悝“尽地力之教”,“春种前官府需免费发放备耕农具:每户一把锄、一柄耒,贫户可额外申领镰刀”,可小吏郑五(前章苛扣冬役物资被笞后,仍掌农具发放)却把卷刃的锄、断柄的耒往农人的竹筐里塞。 “郑吏,这锄刃都卷了,咋翻地?”孟姬拦住他,举起一把锄——刃口磨得比铁片还薄,轻轻一掰就弯,“耒柄断了半截,你让俺们用手挖吗?”郑五把竹筐往地上一摔,锄和耒滚进积雪里:“今年农具不够,能领就不错了,要么领,要么自己找木头做!”邻村王婆抱着断柄的耒,哭着说:“俺家就两亩田,没好农具咋备耕?孙儿还等着春收的粟米治病呢!” 孟姬突然想起里正教的“农具自检法”——锄刃需“厚三分、刃口锋利”,耒柄需“长六尺、无裂痕”,可用石块试锄刃(能砍断树枝为合格)、用麻绳测耒柄牢度(能承重三十斤为合格)。她赶紧让阿大找来石块和麻绳,当众测试:郑五发的锄,砍不断细树枝;耒柄绑上三十斤的粟袋,一拎就断;而去年官府发的旧锄,却能轻松砍断手腕粗的树枝。“大家看!郑吏发的是废农具,根本没法用!” 人群里的老农张爷蹲下身,捡起卷刃的锄:“去年我用合格的锄,一天能翻半亩地;这废锄,半天翻不了一分地!郑吏,你是不是把好农具卖去安邑了?”郑五慌了,转身想跑,却被孟姬伸脚绊倒——她脚上的棉鞋沾着雪水,鞋底的麻线都露了出来,却死死踩着郑五的衣角。 这时里正带着县吏赶来,查点郑五的私宅,在柴房搜出十五件合格农具:十把锄、五柄耒,柄上还刻着“曲沃县公仓备耕”的字样。“按《法经·农律》,发放废农具者笞五十,倍退合格农具!”县吏把好农具分给农人,孟姬教大家“农具保养法”:“锄刃用草木灰涂一遍防锈,耒柄缠上麻线防滑,用的时候轻着点,能用到秋收!” 王婆拿着新锄,试着砍了砍身边的枯树枝,脆响一声,树枝断成两截,她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孟姬,要是没你,俺们今年春种真得误了农时!”孟姬掏出记事木牍,用炭笔在上面刻:“曲沃大寒备耕,农具自检见人心。吏若欺农,再好的春时也误了收成。”刻完,她把木牍藏在农具筐底,筐里的新锄还带着铁器的冷光,却是一家人春种的指望。 ##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辩冬训,儒法合谋定新规 暮色中的咸阳议堂,烛火映着两卷策论。卫鞅穿着黑色曲裾深衣,手里攥着韩墒的逃训案牍,眉头紧锁:“冬训是为了练出能守土的卒伍,贵族逃训、私用农具,若不严惩,明年外敌来犯,谁来护秦国的田、秦国的民?去年河西之战,就是因冬训松散,卒伍战力不足,丢了三城!” 坐在对面的淳于越摇着蒲扇(虽值大寒,仍持扇显从容),手里捧着《孟子·离娄上》,慢悠悠地说:“卫客卿,重惩固然是守律,可你看孟姬案——农人备耕缺好农具,冬训丁口既要集训又要帮家备耕,冻得手都握不住锄,若只盯着冬训逃罚,忘了农时之迫,明年收成就没了,卒伍连粟米都吃不上,还谈何守土?《孟子》云‘民事不可缓也’,冬训与备耕,该两相顾,不是偏废其一。” “两相顾也要有主次!”卫鞅把案牍往桌上一拍,“无卒伍则无家国,无家国则无农田,这个道理你不懂吗?” “我懂。”淳于越放下蒲扇,翻开孟姬的记事木牍,指着“农具自检”的记录,“可韩墒逃训是怕马冻,郑五苛扰是贪利,根源不同,治法该分轻重。贵族丁口逃训,可设‘补训制’——逃训一日补训两日,罚粟减半,若能帮农人备耕(如出借私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