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星禾同轨,万宇共书(2 / 3)

加入书签

层藏着片菩提叶,陈石的字被海风吹得发劲,笔画里生着细小的树脂珠,阳光透过珠粒,在字上投下七彩的光斑。“这里的月光比任何地方都清,却能让黑黍结出最饱满的穗,像天地在证明,再异的信仰都能认亲。” 叶片背面画着幅季风图,所有的风向最终都指向母本禾苗的根系,风眼旋转处,正落在 “总篇” 末尾的空白处,像在等待新的文字注入。

韩母突然把织布机的金线转向雪域与海洋,酥油粉与椰壳灰在布面融成青白的云,每朵云都托着个铜铃,铃舌是用吐蕃的雪、南海的贝、西域的沙铸成的,碰撞时发出的声响,竟与三地的歌谣旋律相合。“你看这线脚,” 她拈起根缠着菩提丝的蚕丝,丝线在指间绽开细小的花,花瓣的纹路与佛禾的穗纹一模一样,“从雪山到佛海,所有的风早就驮着同一个字在飞翔,只是换了不同的口音。”

三、星轨拓的禾图

西域的星图在夏至那日铺展成完整的长卷,胡商的星盘里盛着塔克拉玛干的夜沙,倾倒时沙粒在地面堆成星座,每个星群的连线都与 “赵氏禾书” 的字缝重合,仿佛天空在模仿大地写字。“于阗的星官用黑黍粒拼星图,” 他往沙堆里撒着不同颜色的陨石粉,银的是月光淬的,金的是日光熔的,蓝的是海水炼的,粉末落下的轨迹,恰似禾苗生长的曲线,“说星轨移动的声音,就是‘禾书’在天上写新的篇章,每个星座都是大地字的倒影,连流星划过的痕迹,都是笔尖甩出的墨。”

驼队少年捧着个水晶球,里面的星沙分层流转,每层都藏着不同的天宇 —— 底层是狼山的星空(红土色星轨),中层是晋地的星空(墨色星轨),顶层是南海的星空(蓝色星轨)。“月圆时转动水晶球,” 少年倾斜球体,星沙流动成条贯通天地的河,河水里漂浮着些微小的谷粒,“这些星轨会在壁上投出句子,说的都是‘我们在同片星空下生长’,连星子的闪烁,都像谷粒在点头。”

母本禾苗的穗子在此时突然集体转向,谷粒的三色光在阳光下连成细线,与星图的金线在空气里织成透明的网,网眼的形状正是 “礼” 字的古体。风从染坊的穹顶天窗钻进来,卷着星沙穿过网眼,在地面拼出 “同” 字的最后一笔,完整的字泛着金属与谷物的混合光泽,像天地用所有的光芒铸成的印章,盖在这片融合了万土的大地上。

四、万宇共的经卷

夏至的夜晚,各地的文字载体在染坊铺成球形 —— 狼山的岩画、吐蕃的经卷、南海的贝叶、西域的星图在球心聚成旋转的光核,光核的颜色随着旋转不断变化,红土色、墨色、蓝色、金色交织,像一颗正在孕育的宇宙种子。母本禾苗的根系从光核中钻出,穿透所有载体织成宇宙般的网络,每个节点都结着不同文字写成的 “礼” 字,字与字之间用根须连接,形成一张跨越时空的网。赵无恤握着骨刀的手悬在光核上方,刀锋映出所有星辰与土地的影子,像要把整个宇宙都收进这一刀的弧度里,让天地万物的灵气都凝聚在这一笔之中。

“该给‘禾书’添个宇宙的总序了。” 韩母把各地的布纹拼成天球,吐蕃的白、南海的蓝、西域的金、辽东的青在球面融成道极光,极光的每个色带里都藏着不同信仰的符号,最终都在极点汇成颗谷种,谷种的胚芽处,隐约可见一个小小的 “礼” 字。“老身昨夜听见星子在陶罐里发芽,它们冲破云层的声音,在雪域是‘嗡嘛呢叭咪吽’,在中原是‘礼之用和为贵’,在南海是‘诸法空相’,原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苍穹下发芽,只是结出了不同的穗。”

赵无恤的骨刀落下时,所有载体同时发出共鸣,岩画的裂纹渗出星砂,经卷的字迹流出酥油,贝叶的纹路泛着佛光,星图的沙粒燃起微光,顺着根系往光核中心汇聚,形成一股旋转的光柱,直冲穹顶。他听见雪山的雪崩与佛海的潮音共振,经筒的转动与铜铃的叮当交响,所有的声音在刀痕处凝成一句:“文分万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