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竹简远行,文脉生根(2 / 3)
进几粒黍米,是石碾扬起的,像给这行字撒了层种子。
消息传回时,已是来年春分。
第一个带信的是个狄人牧人,他的羊皮袄上沾着狼山的雪。\"阿木让我捎这个。\" 他解开怀里的狼皮,上面用红绳绣着 \"晋水礼\" 三个字,线脚歪歪扭扭,是阿木教部落里的妇人绣的。有个 \"水\" 字绣错了,用的是狄人 \"河流\" 的符号,倒像条游动的鱼。
\"阿木说,狼山的黑黍发了芽,\" 牧人比划着,手背上还有冻伤的疤,\"他们把竹卷刻在岩壁上,说石头比竹子结实。\" 他突然指着狼皮的边角,那里绣着个歪歪扭扭的谷穗,穗粒处用的是中原的 \"回字纹\",\"部落里的老人一开始不乐意,说该用狼纹,阿木就把两种纹混在一起绣 —— 您看,像不像黑黍长在草原上?\"
韩母突然红了眼眶,把狼皮往织布机上一铺:\"老身就说,孩子们比我们会想办法。\"
第二个消息来自曲沃的智越。送信的士兵背着半袋菽豆,豆粒圆滚滚的,是齐国的品种。\"将军让把这个种在暗河沿岸。\" 他从怀里掏出片竹简,是赵稷抄的 \"晋水礼\",上面多了几行字:\"曲沃的孩子学种黑黍时,总爱往田里撒马奶酒,说这样长得快。\" 竹简边缘,有个小小的 \"越\" 字刻痕,比之前的工整了些,只是最后一笔还是拖着个小尾巴 —— 他缺的小指还没习惯用力。
\"将军说,\" 士兵的声音低了些,\"曲沃的老人不喜欢狄人的法子,赵稷就把马奶酒混在粟米里祭田,说这是 ' 晋地的规矩 '。\"
陈石的消息来得最晚,是个南行的商人捎来的。他带来块麻布,上面印着黑黍的图案,是用江南的靛蓝染的,比晋地的颜色深三分。\"那孩子在陈国的田埂上教人种黑黍,\" 商人喝着韩母酿的黍酒,酒液里飘着粒黑黍,\"有个老农用拐杖打他,说 ' 北方的野草别想占我的田 ',陈石就把黑黍和本地的稻子种在一起,说 ' 稻子喝够了水,黑黍就能接棒长 '。\"
麻布角落,陈石用炭笔写了个 \"礼\" 字,旁边画着条河,河上漂着片竹简,竹简上的字歪歪扭扭,是 \"晋水礼\" 三个字。
赵无恤把这三样东西铺在染坊的竹榻上:狼皮、竹简、麻布,三样物件的边缘都磨损了,却透着被人反复摩挲的光亮。韩母的织布机突然响了,她正在织幅新布,把狼山的岩壁(用褐色线,缝着碎石子)、曲沃的田垄(用黄色线,嵌着黍壳)、江南的河水(用蓝色线,掺了银丝)织在一起,中间用金线绣着串铜铃,铃口都朝着同一个方向 —— 南边。
智伯勤扛着新做的竹筐走进来,筐里装着今年的黑黍种:\"我让智仲送些去曲沃,\" 他挠了挠头,竹筐的把手缠着麻布,是韩母缝的,\"智越说想跟我们合种一片 ' 共生根 ',一半晋地的黑黍,一半齐国的菽豆。他还说,曲沃的孩子现在都会唱狄人的调子了,就是词儿改了,唱的是 ' 黑黍熟,粮仓足 '。\"
阿古拉的笑声从帐外传来,他手里举着个陶瓮,里面盛着新酿的酒,酒面上漂着层白沫。\"狄人孩子说,这叫 ' 礼酒 ',要给每个种黑黍的人尝一口。\" 他往赵无恤手里塞了个陶碗,酒液晃出碗口,溅在木本竹卷上,晕开的痕迹像条正在流淌的河,刚好盖住 \"江海\" 两个字。
谷雨那日,染坊的竹榻上多了个新竹筐。
里面装着三卷竹简:赵稷在曲沃补的 \"轮作篇\",记着 \"黑黍与菽豆相间,亩产多三成\",旁边画着个小人,正往田里撒种子,是智越的样子;阿木在狼山刻的 \"祭田篇\",说 \"长生天与地神要分着敬,就像马奶酒要混着黍米酿\",刻痕里还嵌着点红土,是狼山的颜色;陈石在陈国写的 \"水土篇\",画着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