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秦地夏耘核农器,魏农抗苛守田垄(1 / 3)

加入书签

夏至的烈日把秦地粟苗晒得发亮,泾阳县的夏耘已到关键时——农人需用改良耘田耙松垄除草,公仓却堆着两批工具:一批是按《考工记》改良的“双齿耘田耙”(齿距宽防伤根,柄尾刻苗情刻度),一批是老旧单齿耙,可旧贵族杜洪(杜挚侄,爵为“不更”)却把新耙锁在私库,只给农人发旧耙,还唆使家奴散布“新耙伤田”的流言。赵承骑着青骊马走在发烫的田埂上,马背上驮着两卷核心物事:一卷是《商君法·农律》夏耘篇抄本,竹片上“夏耘核验农器、截留者罚缴工具十倍”的朱字被暑气烘得醒目;另一卷是“夏耘核验册”,记着“新耙每亩耘三趟、苗情需达‘叶宽四寸、株高六尺’”的标准,每样都标着“依《泛胜之书·耘苗篇》改良”的注脚。他腰间的“查田符”旁,新添了木刻“苗情核验尺”(尺身刻“壮、中、弱”三档苗情),这是商鞅推行“农事精细化”的关键环节——夏耘决定秋熟成色,旧贵族却想借“旧耙低效”逃避耘田役(按律贵族需派私奴助农耘田),赵承此行,便是要让《农律》的“器不分新旧、役不逃责”,落在耘田的耙地声里。 ## 一、主线:赵承泾阳核耘器,杜洪截留遭重处 公仓的农器发放点稀稀拉拉站着几个农人,杜洪的家奴守在库门,只给递上“旧耙申领单”的农人发工具,新耙库的木门上还贴着“杜氏宗族专用”的封条。见赵承来,杜洪摇着羽扇迎上来:“赵客卿来得正好,这新耙齿稀,除不了草还伤苗根,俺们先试耘,没问题再给农人用!” 赵承没接他递来的“试耘册”,而是让小吏取出“苗情核验尺”——随机选了三株粟苗,用尺量得叶宽三寸、株高五尺,属“中苗”,又拿出“新耙试耘样田”的记录(用新耙耘过的苗,三日后果然长至叶宽四寸):“杜氏宗族共二十户,按令该领新耙二十具助农,你这库里约有百具新耙,截留的八十具,是要私用还是变卖?” 杜洪脸色骤变,却强辩:“这是官府给的‘宗族试耘权’,商君令没说不让贵族多领!”赵承当即让秦兵开箱查账——公仓新耙原存百二十具,农人才领了二十具,剩余八十具全被杜洪锁进私库,小吏还从杜洪家搜出“新耙私卖契”(卖给邻县贵族,每具换铜贝五枚)。“你敢私卖官发农器!”赵承展开《农律》,对着围观的农人高声念:“商君令‘截留农器一具,罚缴旧器十倍;私卖农器,爵降一级’。你截留八十具,该罚旧耙八百具,爵降为‘大夫’——你要抗律?” 农人们顿时围上来,有的举着旧耙喊“俺家旧耙三天耘不完一亩”,有的指着样田喊“俺要试新耙”。杜洪急得扯下封条:“俺缴罚耙!但耘田役俺们只派五名家奴!”里正却站出来:“按律你家该派二十名家奴助农,少一名罚粟二石——你要少派,就得补罚四十石粟!”杜洪见众怒难犯,只好让家奴打开新耙库,又凑齐二十名家奴。 赵承让小吏按“农人均新耙、贵族奴助耘”的标准安排,还教农人“新耙耘田法”(顺垄轻耙,齿距对苗间),在核验册上批注:“泾阳夏至核耘器,杜洪截留私卖新耙,农人争而得器——新法之农事,不在器新,在让农人得新器之利,贵族恃势谋私,纵有好器亦难助农。”查完农器,赵承又去耘田现场——农人用新耙轻快地松垄,杜家奴虽不情愿,也只得跟着耘田,他让小吏把“新耙耘田效率”记进《商君法》实施记录:“新耙每亩耘时减两刻,秋熟或可增一成。” ## 二、支线·农人孟姬:魏地耘田遇苛税,联合里正护田垄 同一时刻,魏国曲沃县的粟田旁,孟姬正用自家改的耘田耙松垄——她把单齿耙改成三齿,齿尖磨圆,耘得又快又不伤根。可刚耘完半亩,郑五就带着跟班来了,手里拿着“耘田税册”:“按县府规矩,用改良耙耘田,每亩缴‘改良税’铜贝一枚,不然就没收耙!” 孟姬赶紧递上耙:“这是俺用旧耙改的,没花官财,为啥要缴税?”郑五却踢了踢田垄:“改耙就是新器,就得缴税!要么缴贝,要么拆耙齿!”邻村的张伯刚借这耙耘田,急得直跺脚:“这耙一天耘三亩,拆了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