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秦地秋收核仓粮,魏农缴粮争平斛(3 / 3)
旁注“魏地仓政之弊,不在仓不满,在吏不公——小吏私斛比贵族瞒粮更伤民,治仓先治吏”;再记下魏戊的瞒粮案例,注“秦地核仓之利,在罚贵不欺民,更在民见罚贵而信法——民信法,才愿实报仓、愿缴粮,公仓才真能实”;最后把淳于越的“平籴治吏”建议附在《仓律》后,注“儒法之辩,非‘实仓’与‘养民’之争,是‘强兵’与‘安民’之衡——秦要实仓,需罚瞒粮,更需平斛、治吏,三者缺一,仓政难久”。 烛火快燃尽时,他想起白天在仓区看到的场景:农人实报仓粮时的恳切,孟姬攥着农事记争平斛时的倔强,淳于越辩论时眼里的“民生光”。这些画面,都被他刻进竹简——不是冰冷的仓粮数据,而是带着农人生存温度的“战国仓政图”。 窗外,秦地的晚风带着粟香,泾阳县的公仓门已锁,曲沃县的孟姬在仓前守着仅存的粟米,议坛的烛火已灭。赵承把竹简卷好,放在胸口,能听见铜制标准斛的轻响——这是战国烽烟里,最实在的声音:有新法的严,有农人的韧,也有士子的仁。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声音记进青史,让后世知道,战国的仓政里,不仅有“强兵”的目标,更有“安民”的根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