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晋土烽烟,竹简写乱(3 / 3)

加入书签

外的风还在刮,流民的惨叫声渐渐小了,只剩下风吹旗帜的 “猎猎” 声。过了很久,赵午才对着士兵喊:“把流民的绳子解了,给他们拿点吃的。愿意留下的,就编入赵氏的农队;不愿意留下的,就放他们去齐国。”

士兵们愣住了,却还是照做了。流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绳子被解开,手里接过粟米饼,才哭着跪下来磕头,嘴里喊着 “多谢赵大人”。赵无恤看着这一幕,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 原来竹简上的字,不是真的挡不了戈矛,原来 “礼” 和 “仁”,在乱世里也能有力量。

赵午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里带着赞许:“你叔父没说错,你是个好孩子。” 他指了指营地深处,“走,我带你去见族长。你的这些竹简,或许真的能帮到赵氏,帮到晋国。”

赵无恤跟着赵午往营地深处走,怀里的两卷竹简轻轻碰撞,发出 “沙沙” 的声响,像在诉说着乱世的苦难,也像在诉说着文明的希望。他回头望了一眼那些流民,他们正捧着粟米饼,小口小口地吃着,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 那笑容,比任何礼器都珍贵,比任何竹简都有力量。

夕阳渐渐沉了下去,把晋国的土地染成了一片金黄。远处的山头上,传来了范家士兵的呐喊声,战争还没结束,苦难还在继续。可赵无恤的脚步,却比之前更稳了。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还会很难 —— 要说服赵氏的人守 “礼”,要在六卿争斗中活下去,要把怀里的竹简传下去,每一件都不容易。

可他怀里有《周礼》的 “礼”,有《春秋》的 “史”,腰间有 “仁” 字木牌,心里有曾点的话,还有那些流民的笑容。这些东西,比戈矛更锋利,比铠甲更坚固,能陪着他走过晋土的烽烟,走过乱世的每一个日夜。

赵无恤摸了摸怀里的竹简,指尖在 “礼” 字上轻轻摩挲。他想起叔父临终前的话:“礼在心里。” 想起老丈说的 “礼是心里的仁”,想起曾点说的 “礼是活的人心”,原来这些话,都在告诉他一个道理 —— 乱世可以毁了城池,可以杀了人,却不能毁了 “礼”,不能灭了 “仁”。

只要 “礼” 在心里,只要 “仁” 在心里,就算晋土烽烟不断,就算天下大乱,华夏的文明,也不会熄灭。

赵无恤加快了脚步,跟着赵午走进了赵氏的大帐。帐外的风还在刮,帐内的烛火却亮得很,像一颗小小的太阳,在乱世的晋土上,照亮了通往 “礼” 与 “仁” 的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