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晋土烽烟,竹简写乱(2 / 3)

加入书签

进怀里,又掏出《周礼》残片,递给少年:“这个你拿着。上面写着‘礼’和‘仁’,或许…… 或许能帮你活下去。”

少年愣了愣,接过竹简,手指在 “礼” 字上轻轻摩挲,像老丈当年那样。“这字…… 能帮我活下去吗?” 他的声音里带着疑惑,却还是把竹简小心地揣进了怀里,“你要是能见到赵家的大夫,就说范家的人杀了好多农人,求他们为我们报仇。”

赵无恤点点头,站起身,朝着西边的山走去。少年在他身后喊:“我叫赵狗儿!要是你能活下来,记得来这里找我!” 赵无恤回头,看见少年站在树丛里,手里攥着那卷《周礼》残片,像攥着一根救命的稻草。

翻过那座山时,夕阳正往下沉,把天空染成了一片血红。山脚下的赵氏营地,扎着密密麻麻的帐篷,帐篷外的旗帜上绣着 “赵” 字,在风中猎猎作响。可营地外的空地上,却跪着一群流民,他们的双手被绳子绑着,脖子上套着木枷,眼神里满是绝望。几个赵氏士兵拿着鞭子,正往流民身上抽,惨叫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听得人头皮发麻。

赵无恤的脚步顿住了。他想起叔父说的 “赵氏是公室旁支,当守礼义”,想起曾点说的 “礼是活的人心”,可眼前的景象,哪里有半分 “礼义”?流民的惨叫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比脚底的伤口还疼。

“你是谁?敢在这里窥探!” 一个士兵发现了他,提着戈矛冲了过来。赵无恤赶紧掏出怀里的《周礼》残片 —— 不是给少年的那片,是叔父留下的、刻着 “礼” 字的那片,举在手里:“我是赵氏子弟赵无恤,来找宗族的人!这是我叔父的竹简,你们看!”

士兵接过竹简,仔细看了看,又把他上下打量了一番,才转身对着营地喊:“来人!有个自称赵氏子弟的,说是来投亲的!”

很快,一个穿着玄端礼服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他的头发用玉簪束着,腰间挂着一把精致的铜剑,剑鞘上刻着 “赵氏宗主” 四个字,一看就是地位不低的人。“你是赵氏子弟?可有凭证?” 男子的声音很威严,眼神里带着审视。

赵无恤指了指竹简上的 “礼” 字:“这是我叔父赵鞅的竹简,他是晋国赵氏的族侄,去年在镐京殉国了。他说要是我能来晋国,就带着这竹简找宗族的人。”

男子的眼神变了,接过竹简仔细摩挲着,手指在 “礼” 字上停留了很久,才抬头看着赵无恤:“我是赵氏宗正赵午。你叔父赵鞅,我认识。去年镐京破了,他的死讯传来,我们还为他设了灵堂。” 他的声音软了些,“你一路过来,受苦了。”

赵无恤看着营地外的流民,忍不住问:“宗正,那些流民…… 为什么要绑着他们?他们犯了什么错?”

赵午的脸色沉了下去,指了指流民:“他们是范家的农,范家败了,他们就想逃去齐国。要是放了他们,他们把赵氏的军情告诉范家怎么办?乱世里,心慈手软就是死路一条。”

“可曾点先生说,‘礼’是心里的仁,是农人互相借粮。” 赵无恤的声音有些颤抖,却很坚定,“这些流民只是想活下去,不是什么探子。我们要是杀了他们,和范家、和犬戎又有什么区别?”

赵午愣住了,盯着赵无恤看了很久,才叹了口气:“你在镐京,学的都是这些?” 他指了指营地外的尸体,“你看那些范家的士兵,他们杀我们赵氏的人时,可曾想过‘仁’?可曾想过‘礼’?乱世里,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那些竹简上的字,当不了饭吃,也挡不了戈矛。”

赵无恤掏出怀里的《春秋》残卷,翻开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的那片竹简,递到赵午面前:“《春秋》里记着,宋襄公守礼,虽败犹荣。要是我们连这点‘礼’都丢了,就算打赢了范家,就算当了晋国的霸主,又有什么用?我们和那些蛮族,还有什么区别?”

赵午看着竹简上的字,沉默了。营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