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知否-墨兰传127(1 / 2)

加入书签

次日一早是新年假期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大臣们如往日一样,赶在五更天五点前,天还只是蒙蒙亮时抵达皇宫。

开年首次的大朝会是在大庆殿举行,往日里大臣们下了马车,或悠闲的踱步进入殿内,或等待三五同僚一起边聊边进入大殿,可今日,却分外不同。

从马车停放处到皇宫大门口,再延伸到大庆殿的道路两边,两列禁军身着铠甲,手持武器,威风凛凛立于寒风中,和灰暗的天色融为一体,让春节喜庆的氛围变得庄严肃穆。

这熟悉的配方,紧张的氛围,瞬间让大臣们回想起官家肃清朝堂,审判一半朝臣那日的情形。

他们心中虽有各种猜测,面上却不敢露出分毫,只是低垂着头,甚至可以放轻脚步沿着禁军把守的道路往大庆殿走。

几乎汴京城八成以上的官员都要来上朝,官职五品及以上的京官有资格进入文德殿内参与朝会,而五品以下九品以上的官员则是在殿外广场候着。

殿外广场两边站着数百名禁军,他们面无表情,就那么静静的守着广场上的官员,那眼神看得人心中发毛。

文官和武官分列两侧,泾渭分明,墨兰和皇城司统领站在大庆殿大门两侧,往里看可以看到殿内的情形,朝外可以俯瞰整个广场的情形,方便随时指挥。

殿内不愧是大宋五品以上的肱股之臣,在最初的震惊之后,很快就冷静下来,甚至开始跟站在附近的大臣交换信息。

盛宏作为禁军统领的生父,很快成为众人询问的对象,周围的官员或用眼神,或悄声询问,急的他是满头大汗,毕竟墨兰已经十几天没回家,且并未透露出一丝消息。

墨兰见此情形,也没有解救老父亲,只希望今日的朝臣放聪明点,不要跟赵祯对着干,他既然让女儿登基,又让禁军在此守着,就是打定了主意,若有人阻拦,少不得要见血。

等会少不得有一番腥风血雨。

五更天五点一到,宫门关闭,官家赵祯穿着明黄色龙袍走了进来,扶着他的是同样穿着明黄色龙袍的福康公主。

大宋的规矩森严,大臣们在行礼之前是不能直视圣颜的。

所以当大臣们齐齐行礼之后,皇帝让众人站起来,大家抬头,看见身着龙袍的福康公主,差点惊掉了下巴。

不过,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就被皇帝赵祯的情况吸引,不过短短十多日未见,这位半年前还意气风发宛如吃了延寿丹的大宋之主简直是大变样。

他身形消瘦且佝偻着背,似乎在忍受极大的痛苦,眼窝凹陷严重布满血丝,头花花白了一半,龙袍在皇帝身上都是松垮垮的。

大臣们纷纷开始关心皇帝的身体,一些毫无意义的让赵祯保重的屁话,就连御史台的官员都暂时将福康公主身着龙袍的逾矩行为放到一边,关心官家的身体。

也有那么一两个大聪明,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要请皇帝册立太子,只是大家想到半年前被清算的宗室子弟,又纷纷歇了心思。

赵祯疲惫的抬眼,扫视朝堂之下的一众官员,将所有人的神色表现尽收眼底,也将所有人的小心思看的明明白白。

他沙哑的声音响起:

“诸位爱卿,朕登基数十载,上敬天地,下爱黎民。外犁庭扫穴,灭大辽并西夏之强梁;内寻得祥瑞良种,解万民之饥馑。 上天待朕不薄,朕,也未负这天下!

而今,朕病体难支,已无力操持国政,为江山社稷计,即刻起,由福康继皇帝位,诸公当谨守臣节,竭力事新君。”

言毕,朝堂下的大臣早已一片哗然,即使赵祯早已与当朝文官领袖宰相富弼和武将的领袖张英说好了,可其余大臣仍旧不依不饶。

“官家不可啊,官家膝下有四位皇子,怎能传位于福康公主?”

“福康公主不过是一女子,怎能继承大统?自古岂有女子为帝之先例?牝鸡司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