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九(3 / 4)
悠地说:“陛下,你知道吗?要是有人脾胃不好,偏偏又赶上了天上那个管事儿的太阴星君(咱们可以理解为天气的一种特殊状态,中医里叫‘司天’)没好好值班,乱了套,这就叫‘司天失守’。
这一下子,人的身体可就三虚了——本身虚,天时不对又虚,再加上可能心情也不好,三虚合一,简直就是‘虚弱三联征’啊!”
“然后呢,更巧的是,今年土元素(中医五行里的概念,代表脾胃)还特别弱,这就好比土壤贫瘠,庄稼长不好。
这时候,有个叫‘青尸鬼邪’的家伙(别害怕,这是中医里对某种病邪的形象比喻)就趁机溜进来,专门找这种身体虚弱的人下手,一不留神,人可能就‘嗖’地一下,没了!
是不是很惊悚?”
但是,岐伯说了,“别怕,咱们有招儿!”
他接着说,“这时候,你得赶紧拿出针灸大法,先,找到足阳明胃经上的那些穴位,就像给胃这条‘疲惫的河’注入一股清泉。
现代穴位名儿啊,咱们就叫它‘足三里’、‘梁丘’这些,听着就正能量满满,对吧?扎一针下去,就像是给胃开了个小灶,让它立马精神起来!”
“接着,咱们还得再扎扎脾的俞穴,也就是现代的‘脾俞’穴,这可是脾胃的‘私人助理’,给它来个深度按摩,让它好好监督脾胃工作,别再偷懒了。
这一顿操作下来,就像是给身体请了个‘级英雄’,专治各种不服!”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这些穴位到底怎么找了?别急,我这就给你简单科普一下,保证你也能成为半个“针灸小达人”
。
-足三里:这个穴位啊,在小腿外侧,膝盖骨下面大约三个手指头的位置,找到后用力按一按,酸酸胀胀的,那就是它了。
这可是个万能穴,胃痛、腹胀、消化不良,一针下去,立马见效!
-梁丘:还是在小腿上,不过这次是在膝盖上方两寸的地方,也是治疗胃痛的好手,特别是那种突然袭来的剧痛,扎它没错!
-脾俞:这个得在背上找了,大概和肩胛骨下角平齐,往脊柱方向移两指宽的地方,找个懂行的朋友或者去专业机构,让他们帮你找找,毕竟背上的穴位,自己操作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
至于方剂嘛,岐伯肯定也会告诉你,调理脾胃,食疗也很重要。
比如,来个“四君子汤”
怎么样?这可是健脾益气的经典方剂,简单四味药:人参(现代常用党参代替,大约1o克)、白术(1o克)、茯苓(1o克)、甘草(6克),放在一起煮水喝,就像是给脾胃泡了个温泉,温补又舒适。
讲到这里,脉象咱也得提一提,脾胃不好的人,脉象往往偏沉、偏弱,就像是没吃饱饭的小猫咪,软绵绵的。
调理后,如果脉象变得有力、有节奏,那就说明咱们的“针灸+食疗”
大法奏效了,脾胃正在慢慢恢复元气呢!
岐伯再次说道:“陛下,你知道吗?要是人的肺部出了问题,再碰上阳明司天(古代中医术语,简单理解为某段时间的天时气候)没守好岗位,就像是肺部的守护神打了个盹儿,这时候,人的身体就会变得特别脆弱,三虚(也就是身体的三重防线都弱了)状态,简直就是给‘捣蛋鬼’们开了绿灯。”
“更糟糕的是,如果这时候再遇上五行中的金元素不够旺盛(在中医里,肺属金),那就相当于肺部的能量库告急,这时候,有个叫‘赤尸鬼’的家伙就会趁机捣乱,悄悄溜进人体,让人突然之间就倒下了,这可真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啊!”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吓得后背凉,心里嘀咕:“这赤尸鬼也太恐怖了吧?”
别急,岐伯可是给出了解决办法的。
岐伯说:“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可以拿起‘银针宝剑’,对着手阳明经上的穴位一顿‘挥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