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七(7 / 8)

加入书签

上大放异彩啦!

话说这“终之气”

,就是一年之中最后那段时间的气候特点,差不多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冬季末尾到春季初那会儿。

这时候啊,天气开始变得干燥起来,就像是大自然在说:“嘿,大家伙儿,该收收水分,准备迎接新的一年啦!”

但你可别小看了这干燥,它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在中医里,这时候的干燥之气要是太过头了,就会让身体里的“余火”

——也就是那些本该温顺的小火苗,变得不安分起来,开始四处乱窜。

这“余火内格”

啊,就像是家里的小孩偷偷拿了火柴玩,结果不小心把窗帘给点着了,场面一度十分尴尬且危险。

表现在身体上呢,就是脸上可能会肿起来,像是被蜜蜂蛰了一样,但其实是因为那股火劲儿往上冲,把脸都给“烤”

肿了。

还有啊,咳嗽、气喘也跟着来凑热闹,就像是肺里有个小型音乐会,但演奏的都是“咳咳喘喘”

的曲子,让人听着就难受。

更严重的,还可能咳出血来,那可真是“火大伤身”

的典型表现了。

这时候,如果再来几波冷空气,那就更热闹了。

寒风一吹,雾气蒙蒙,就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对我们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因为这寒气啊,它会悄悄溜进我们的皮肤里,就像是调皮的小鬼,专挑你不注意的时候捣蛋。

然后,这些寒气就会在皮肤下面安营扎寨,搞得你浑身不自在,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胁肋部,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肋骨那一圈,感觉就像是有人在那儿偷偷掐你,让你时不时就得揉揉。

再往下,这股寒气还会连带到小腹,让你觉得肚子里冷冰冰的,就像是吃了一整根没化的冰棍,那感觉,啧啧,可不是一般的酸爽。

中医管这叫“寒中”

,听着就让人直打哆嗦。

不过呢,老祖宗们可不会让我们就这么白白受罪,他们早就想好了对策。

比如说,对于这种“终之气”

带来的问题,中医可是有一套独特的调理方法的。

先啊,咱们得从饮食上着手,多吃点滋润的东西,比如银耳、雪梨啥的,就像是给身体涂上了一层保湿霜,让它别那么干燥。

然后呢,还可以用点中药材,比如麦冬、沙参这些,它们就像是身体里的灭火器,能帮咱们把火气给压下去。

要是想更专业点,还可以尝试针灸疗法。

比如说,针对那个“肿于上”

的情况,咱们可以扎一扎太阳穴、迎香穴这些,就像是给脸部做了个深度按摩,帮助气血流通,缓解肿胀。

至于咳嗽气喘嘛,肺俞穴、定喘穴就是不错的选择,扎一扎,就像是给肺开了个“透气窗”

,让呼吸都变得顺畅多了。

当然啦,说到方剂,那就更得提一提了。

比如有个经典的方子叫做“麦门冬汤”

,专门对付这种干燥上火的情况。

这个方子啊,主要成分有麦门冬(咱们现在叫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等。

换算成现代的克数,大概就是麦冬45克,半夏12克,人参9克,甘草6克,粳米适量(这个就看个人口味啦,喜欢吃多少米就放多少米),大枣几枚(一般是6-1o枚,看心情咯)。

把这些材料放在一起煮,煮到米熟汤稠,然后就可以喝了,味道嘛,就像是甜甜的养生粥,既能解渴,又能治病,简直是一举两得!

至于脉象嘛,这时候的病人,脉象往往偏浮而且数(就是跳得快),就像是小溪里的水突然涨潮了一样,急促而不稳定。

中医看脉象,就像是看天气预报,能从里面读出身体的很多秘密。

所以啊,要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