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2 / 5)
个难受。
涩脉一出现,还是积的问题,外加时不时脑袋顶上“放烟花”
——巅疾,头疼欲裂,仿佛灵魂在跳舞。
到了“少阳”
这儿,它就像是身体里的叛逆少年,有余时,筋脉和胁肋就开始“造反”
,筋痹胁满,感觉像是被绑了根紧绷的弦。
不足了,肝就委屈巴巴地得个肝痹,情绪也跟着不稳定。
滑脉一来,肝风疝也跟着凑热闹,肝风那个吹啊,吹得人心肝乱颤。
涩脉呢,还是积的老问题,外加时不时筋扯得疼,眼睛也跟着受罪,疼得你怀疑人生。
现在,咱们来点轻松愉快的,聊聊这四季之气在身体里的“旅行”
。
春天啊,万物复苏,阳气就像刚从冬眠醒来的小熊,开始在经脉里悠哉游哉地溜达,给全身带来生机与活力。
夏天一到,热情似火,阳气跑到孙络(现代可以理解为细小的血管网络)里狂欢,汗水哗哗地流,那是身体在排毒呢!
到了长夏(就是夏天和秋天之间的那段过渡期),阳气就懒洋洋地躲进了肌肉里,享受那份厚实与安稳,这时候咱们得注意健脾祛湿,别让湿气困住了身体。
秋天来了,阳气开始收敛,它跑到皮肤上,准备过冬的衣物,皮肤也变得更加敏感,得好好呵护,别让秋风伤了你的面子。
冬天呢,阳气就像怕冷的孩子,躲进了骨髓里取暖,这时候咱们得注意保暖,别让它着凉了,不然可就得了“骨髓寒”
,那可是从里到外的冷啊!
说到这里,咱们不得不提一句,中医的博大精深,不仅仅在于这些病症和脉象的复杂多变,更在于它对于人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就像咱们现代人说的“养生”
,其实就是顺应四时,调和阴阳,让身体这个“小宇宙”
与外面的“大宇宙”
保持同步,这样才能健康长寿,乐享人生。
黄帝心血来潮,向道:“老歧,能给我说说这四季和人体的联系吗?”
岐伯哈哈一笑道:好的!
我这老头子就给你细细道来这四季与人体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
话说春天一到,嘿,那简直是大自然的闹钟响了,天气慢慢揭开冬日的棉被,变得温暖和煦,大地妈妈也开始释放她的温柔,冻土解冻,冰块儿哗啦啦地唱着歌儿融化,小溪小河们欢快地跑起来,连咱们身体里的气血也跟着这股子生机勃勃的劲儿,开始在经脉里欢快地溜达起来,就像是早晨公园里晨练的大爷大妈,精神头十足!
这时候啊,咱们得注意,别让那些小病小痛趁机溜进身体,得让气血畅通无阻,比如多揉揉“太冲穴”
(在脚上,大概是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那个缝隙往脚背上的位置),这可是疏肝理气的好帮手,让春天的气息更加顺畅地在你体内流淌。
转眼到了夏天,哎哟,这热情可不是盖的!
太阳公公火力全开,咱们身体里的气血也跟着“膨胀”
起来,经络里满满当当的,多得都要溢出来了。
这时候,气血不光在主干道(大经络)上溜达,还悄悄溜进了那些细小的分支——孙络,给皮肤也带来了满满的滋养,让咱们的皮肤看起来水嫩嫩的,跟刚剥壳的鸡蛋似的。
不过,夏天也是容易出汗的季节,记得多喝水,补充体液,别让身体“干涸”
了。
哦对了,说到补水,咱们中医里有个“生脉饮”
,简单说就是人参、麦冬、五味子这三味药泡水喝,既能补气又能养阴生津,夏天喝它,再合适不过了!
换算成现代剂量嘛,大概就是人参5克、麦冬1o克、五味子5克,泡水喝上一天,整个人都精神焕!
再来说说长夏,这可是个过渡的季节,既没了夏天的酷热,也没到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