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论篇第三十五(6 / 6)

加入书签

那是越烧越旺,跟火箭射似的,根本停不下来。

结果呢,身体就受不了了,只感觉热得要命,冷是不存在的。

这气儿啊,它不走寻常路,不往阴里走,就待在心和肌肉之间,烤得咱们肉疼,肉都烤干了,所以这病就叫瘅疟,听起来就像是个烤肉大师傅在搞创作呢!”

黄帝听完,哈哈大笑:“岐伯啊,你这解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又涨知识!

看来咱们的身体里,还真是个小剧场,天天上演着寒热交加的大戏呢!”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再展开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身体是一部大型连续剧,那温疟和瘅疟就是里面的两大反派角色。

温疟就像是那个喜欢搞恶作剧的冬日小精灵,悄悄在骨髓里埋下寒冷的种子,等到春暖花开时,再联合夏日的热情,上演一场“冰火两重天”

的戏码。

而瘅疟呢,则是那个永远充满激情的热血青年,肺里燃烧着不灭的火焰,一旦遇到外界的风寒挑衅,立刻就点燃全身的斗志,上演一场“烈火真金”

的较量。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脑补一下古代人得疟疾的情景,那可真是一场身心的双重考验啊!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那会儿没有现代医学那么方便快捷的治疗方法,但咱们的祖先可是凭借着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套独特的防治方法。

比如用草药、针灸、拔罐啥的,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说到针灸,我就得提一嘴了。

虽然现在咱们说的穴位名称都是现代版的,但在古代,那些穴位可是有着各种诗意和想象力的名字。

比如“足三里”

,听起来就像是能走三里的神奇之地,其实它就在咱们小腿外侧,是个调理脾胃、增强体质的好穴位。

想象一下,如果古代人得了疟疾,找个老中医,在“足三里”

上扎一针,说不定就能“一针见效”

,让那些邪气统统退散呢!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现代人可幸福多了,有了科学的医疗手段,治疟疾再也不用靠等它自然衰退了。

但老祖宗的智慧还是值得咱们学习借鉴的,比如“预防为主”

的理念,还有对身体平衡的追求。

咱们得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别等到它“大闹天宫”

了才想起来补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