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论篇第三十五(3 / 6)

加入书签

p>这时候,如果邪气刚好路过,俩人就一拍即合,在那儿安营扎寨了。

所以,说风无常府,其实是指邪气的入侵点不固定,而卫气所到之处,只要门户一开,就可能成为邪气的安乐窝。”

黄帝陛下悠悠然问:“嘿,岐伯啊,你说这风和疟疾,咋看都像是一对儿难兄难弟,挺像的。

可风这家伙好像天天都在,疟疾呢,它就爱搞突然袭击,时不时还歇个班,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岐伯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回答:“陛下您有所不知,风这家伙啊,它是‘流浪歌手’,四处游荡,不留痕迹,所以感觉它总在。

而疟疾这家伙,它就像是‘经络里的秘密特工’,得找准时机,顺着咱们身体里的经络小路,悄悄潜入,潜伏起来,等到咱们身体的卫兵(卫气)稍微松懈,它就蹦跶出来作妖了。

这就是为啥疟疾时有时无,还爱挑时候。”

黄帝一听,来了兴趣:“哦?那疟疾为啥总是先让人打冷战,然后再烧呢?这剧情转折得比戏文还精彩!”

岐伯摇头晃脑地说:“哈哈,这背后啊,有个夏天的小秘密。

想当初,人儿们在炎炎夏日里,被那大太阳晒得直冒汗,毛孔大开,跟筛子似的。

这时候,要是突然遇上一股子凉水,比如河里游泳啊,或是雨后凉风习习,那股子寒气就趁机溜进皮肤的小缝隙里,藏了起来。

到了秋天,风一吹,这些潜伏的寒气就勾结上了风邪,疟疾这不就作了嘛。

寒是阴冷的小鬼,风是阳热的小妖精,先被寒小鬼欺负了,再被风妖精撩拨,身体自然就先冷后热了。

这种按时作的疟疾,咱们就叫它‘寒疟’,听着就让人打哆嗦。”

黄帝点点头,又抛出个难题:“那反过来,先热后冷的疟疾又是怎么回事呢?”

岐伯微微一笑:“陛下真是刨根问底啊!

这先热后冷的疟疾,故事就得倒过来讲了。

它是因为人先是被风妖精给撩得热血沸腾,比如秋天里贪凉吹多了风,或是衣服穿少了,风邪趁机入侵。

然后呢,再被寒小鬼给偷袭了,比如晚上没盖好被子,或是突然降温。

这样一来,身体就先是被风妖精弄得燥热,接着又被寒小鬼冻得直哆嗦。

这种也是按时作的,咱们叫它‘温疟’,听起来就像是天气预报里的‘温差大,请注意保暖’一样。”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继续追问:“那还有一种只热不冷的疟疾呢?这又是啥情况?”

岐伯叹了口气:“这种啊,咱们叫它‘瘅疟’,是个狠角色。

它是因为身体里的阴气,也就是那股子温润平和的力量,提前就被耗得差不多了,阳气呢,就肆无忌惮地狂奔起来,搞得人燥热难当,气都喘不匀,手脚热得像火炉,还总想吐。

这就好比是身体里的暖气开得太足,空调却坏了,整个人就像被烤熟的番薯,烦躁不安,却又无处泄。”

黄帝又问了:“书上说,身体有多余的就得泻一泻,不足的得补补。

现在咱们说热是多余,寒就是不足。

可你看看那疟疾,冷起来连火炉子都暖不热,热起来冰块儿都降不了温,这简直就像是个‘有余不足’的极端秀场。

高手医生都拿它没辙,非得等它自己偃旗息鼓了才敢下针,这是为啥呢?给咱说道说道。”

岐伯老师一听,慢悠悠地开了腔:“黄帝啊,您这可是问到点子上了。

咱们的经典里可说了,别在火急火燎的时候去扎针,也别在脉象乱得像一锅粥、汗水哗哗流个不停的时候动手,那都是病情正逆着呢,治不得!

就拿疟疾来说吧,它一开始作,就像是阳气和阴气在身体里开起了‘并肩作战’大会,阳气被阴气拉过去,这时候阳气弱了,阴气就嚣张了,外面看起来就像没穿棉袄似的,冷得直打颤。<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