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亚历山大的压力山大(2 / 7)
至少肯定不会比捻子低。
想想几十万淮上捻子能够造成多大的破坏,就明白大虞西路军为何要在这里步步谨慎了。
而大虞讨俄军的主力,就是皇太子大佬森亲自率领的中路军,合计水陆步骑超过十六万。
作战的路线也很明确,就是从伏尔加河入海口的西海城(阿斯特拉罕)逆伏尔加河而上去打察里津(斯大林格勒)。
拿下了察里津之后,继续逆水而上进攻下诺夫哥罗德地区,最后转向西,威逼莫斯科。
至于联合英格兰人走海路奔袭圣彼得堡,大佬森压根就没想过这个方案。
因为此次征讨罗斯帝国,以及挫败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一统欧洲野心的这一系列战争。
除了表面的意义外,还有一项重要意义就是向全世界展示东方大帝国的赫赫武功,然后顺便为大佬森接任皇位铸金身。
这两个目标不管从哪一个来说,都不可能借重英格兰王国的力量来完成。
而在大虞军队誓师开始出动的一个星期后,圣彼得堡就收到了消息,早已安排好的应对措施,也开始陆续就位。
按照战前库图佐夫为俄军制定的作战计划,沙皇罗斯帝国也征召了超过三十万大军,当然其中能称得上精锐的,只有十万人左右。
俄军名将德米特里.戈利岑上将率军三万镇守奥伦堡,这里靠近鲜卑荒原气候寒冷,每年能用来作战的时间也就几个月,大虞军队不易渗透过去。
所以戈利岑上将只需要守住奥伦堡及其周围,然后静待天气打败大虞征俄军北路军就可以。
且万一奥伦堡守不住,还可以向北撤到乌拉尔山中的坚固要塞城市-叶卡捷琳娜女皇堡做最后的固守。
库图佐夫本人则率领超过二十万军队在察里津(斯大林格勒)周围布防。
这些年俄军也拼命在察里津周围修建防御工事,他们几乎把整个斯大林格勒前后都挖满了壕沟和隧道,已经能做到相距几十公里沟通不需要出地面的地步。
最后的俄军机动兵力五万人,由本尼格森伯爵率领,在察里津以西数十公里的地方机动,随时准备查漏补缺。
而消息传到布加勒斯特,莫公泽和李兴泰也尽力拼凑了一万五千军队,自图尔恰县北上。
他们占据了比萨拉比亚的修道院镇,做出一副随时通过德涅斯特河,顺流进攻入海口重镇敖德萨的姿态。
修道院镇就是后世摩尔多瓦的首都基希讷乌,战略位置还是比较重要的,它居于上游,确实可以威胁被称为黑海明珠的敖德萨。
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姿态,因为这一万五千军队中真正的汉家军队不过三千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