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愿我同胞,勿忘过去(3 / 6)

加入书签

p;文华殿中,即便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但很多地方还是存在争议。

    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么大的疆域,西域如此复杂的形势,该让谁来统合安排,也就是该让谁为主。

    李献文,不行。

    莫子布自己都摇了摇头,不是他对这个姐夫不放心,而是李献文的雄心壮志,在这场大战后,基本就消磨殆尽了。

    莫子布今年都四十八了,李献文比他还大十一岁,今年都五十九了。

    他一生从四川跑到广东,再从广东跑到南洋,然后跟着莫子布又从南洋一路打回来,现在都已经干到河中去了。

    所以在接任西军大元帅之时,李献文就给莫子布写了封秘信,由他的妻子,莫子布的胞姐,越国长公主莫灚转交的。

    李献文在信中很明确的表示,获得夏王爵位后,他只准备在定夏城干五年,五年后如果侥幸不死,他还是想回南京来养老。

    人家都这么说了,还非压过去千斤重担,这肯定是不合适的,所以莫子布缓缓摇了摇头。

    “宁夏郡王年事已高,自元从以来,南征北战几乎跑遍了全国,朕实在不忍心再劳累他。”

    说着,莫子布怕大臣们误解是他在猜忌李献文,于是加上了一句,“这也是朕长姐的意见,她可不想去大宛。”

    朝臣们懂了,这不是皇帝猜忌,而是宁夏郡王确实不愿意继续干牛马苦力活了。

    “定国公也不行。”丞相罗芳柏否决了第二个选项,这位做了快十年的丞相了,其实挺合格的。

    特别是他能抛开门户之见,对有能力者给予提拔,从不因私废公,也不因私而打击报复,几乎完全做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人称撑船相公。

    所以,有了这样的口碑,罗芳柏说话就少了很多顾忌,连陈光耀这种没人敢惹的皇帝表弟和救命恩人都敢否。

    “定国公在东北使司干的不错,那是因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岭北四省军事大于民事,多女真等部,需要一位强力人物镇压,使他们臣服。

    但是西域与河中,作恶多端之辈基本都被铲除了,现在要进行的,是迁最少五十万户百姓去实边开拓,以及处理好至少三百个大小封臣的关系,定国公是干不好这事的。”

    别说,还挺有道理,陈光耀在东北使司干得好,实际上主要的成果就如同罗芳柏说的这样。

    陈光耀以武力为着力点,一路剿抚兼并,不管是开拓东北水网,还是拿下岭北,都是以武力为出发点。

    且文治的方面,实际上还有两个人给陈光耀托底,一个是原辽宁巡抚,现在的行(暂代)东北使司权的李潢。

    此人是乾隆辛卯恩科(1771)二甲第十一名,莫子布重拾山河的拿下南京之前,当时全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