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论无耻的下限(3 / 4)

加入书签

    你就说这畜生有多无耻,动作有多快,真真没有一点点的气节和良心。

    然后这还不算完,满清1645年7月下达剃发易服令,孔胤植连八月都没等到,就完成了孔家的剃发易服,并恬不知耻的上《剃头奏折》,向满清表忠心和请功。

    由于这些事做的实在是太没气节,太猪狗不如,连孔家人都多看不起孔胤植。

    所以课税吴大使等人把孔胤植身穿明清两朝赐服的人物绘像拿出来,那简直就是好比骑到孔家头上哐哐拉屎。

    周围的山东士绅,面面相觑又有点羞愧,孔家人则大多破防,孔宪培凭着最后一点理智,没有让护卫们冲上去。

    然后吴大使等人一看,哟嚯,你还扛得住是吧,于是他拿出一卷纸,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读了起来。

    “万国仰维新之治,乾纲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归程,普天称庆。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御极。”

    吴大使读的这表文不是别的,正是孔胤植写给满清的《初进表文》。

    当年在满清仅仅有北京城的情况下,孔胤植就肉麻的写上普天称庆,承天御极,这份无耻,也是没谁了。

    “畜生啊!辱我太甚,左右,拿下他们,拿下他们!”孔宪培终于破防了,嗷嗷叫着让孔府护卫出手了。

    一切终于向着莫子布预想的方向奔去,收拾孔家的借口,终于有了。

    。。。。

    而就在莫子布派出的锦衣卫,颇有大汉使者风范般完成任务的时候,莫子布还在开封府处理一些在外人看来并不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高产粮食的推广。

    因为传说中仿佛一出现就能解决温饱问题的玉米、红薯、土豆三件套早就传到中国一百多年了,但实际上种植面积非常小。

    其中红薯大约要在二十年后,也就是1800年上下,才开始成为穷人的主要副食和渡过饥荒的主要备选。

    玉米差不多到了共和国时期,才逐渐成为主要的粗粮之一。

    而在此时,种植面积不超过百分之五,民间除了稻麦以外,主要的粗粮还是高粱等。

    土豆同样推广的也很慢,1710年左右才有相对成规模的种植,大规模铺开之时,清朝都要灭亡了。

    而之所以当西方早就开始种植这三样,特别是土豆成了欧洲人口大爆炸最关键推动者的时候,满清还没多少人种植,就是缺少了来自官方的推动。

    而没有官方的推动,民间老百姓是很难主动去种植这种新作物的。

    因为在此时落后的生产力下,贸然换一种作物的风险不是像后世那样大不了亏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