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不可避免的战争(3 / 4)

加入书签

nbsp;嗯,这两家伙实际上还在遮掩,以云南官场的腐败程度来看,实际上有二十万石粮食在,那都是大小官员有良心了。

    所以虽然表面看只差了几万石粮食,但两人还是在粮食缺口上疯狂叫苦。

    三是云南到缅甸山高林密,军粮的转运难度非常大。

    四万大军和十余万骡马的吃食,在中原可能只需要二十万民夫就可以搞定。

    但在云南,鄂宁坦言,没有百万人是不可能的。

    这云南人力资源本就没有中原丰富,要在滇缅边境集中百万人的转运民夫,简直就是做梦。

    四是大军行进艰难,此外滇缅边境路况太差,清军的重武器很难运上去,缅军则以逸待劳,架好了大炮等着清军上去送。

    五是水土不服,前三次战事病死的跟战死的几乎一样多,减员太厉害,根本扛不住。

    嗯,这两家伙还没想到,第四次清缅战争,疾病就要给旗人大爷们狠狠地上一课了。

    如果从实际上来说,舒赫德和鄂宁算是非常称职的了,基本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可是这两货,完全就是被前三次战争给吓怕了,他们根本不想打第四次。

    所以只列举了困难,提议与缅人议和,丝毫不提这些困难该如何解决。

    乾隆多精明一个人啊,他一看这上书的口吻,就知道舒赫德和鄂宁怎么想的。

    他当即暴怒,把奏疏扔到地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骂舒赫德鄂宁‘乖戾无耻、有负皇恩、毫无人臣之担当’云云。

    骂完还不解气,乾隆命将这二人的奏疏让群臣编阅,让每个大臣都参与批判。

    并当场革去舒赫德的刑部尚书之职,命侍卫召回北京议罪。又把云贵总督鄂宁,降职为候补的福建巡抚。

    其实乾隆还是上当了,舒赫德要是真的扛起了第四次清缅战争的责任,那才是九死一生,现在虽然被革职又被拉回北京议罪。

    但他这罪,怎么也不致死啊!

    就舒赫德这种满洲正白旗大臣,只要不是被判流放或者死罪,革职根本不算什么事,从清缅战争这个大坑中逃得一命,才是最重要的。

    过了几天,乾隆回过味来了,但命舒赫德回京的诏书已经下达,好面子的他又不能说被臣子摆了一道。

    于是立刻下旨,命鄂宁继续在云南戴罪立功,筹备军务,总算没让这条狡猾的老狗也给跑掉。

    但,这仍然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是满清上下,除了乾隆以外,绝大多数人都对征讨缅甸起了极大的畏惧之心。

    乾隆处罚了舒赫德,反而让许多旗人大员看到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