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舰炮上岸与T-34草图(2 / 3)
蹄地回到巴罗夫斯克城,他在新的安德烈合成师指挥部接见了一个神秘的客人。
指挥部搬到了新大楼,两万多平米,五层高的建筑,总算能把某个曾经挂着旅部名头,规模大于任何一个常规伯利亚师的整个师部塞进来。
荣升少将的高斯基总算有了像样的办公室,只可惜,由于他有一个喜欢挂职的顶头上司安德烈王子,所以王子在的时候,高斯基这个实际上的师长还是要当副手陪座。
来者名叫米哈伊尔*伊尔洛维奇*科什金,如果在另一个时空,或许他有更尊贵的地位。
可惜此刻的他就是一个弟级的坦克设计师。
没办法,拉西亚帝国太散装了,整个国家的资源被七个选帝侯瓜分。
在没有明确外敌的情况下,除了皇帝,没有选帝侯会花大把大把的金钱进行武器方面的研究。好几个选帝侯的思维模式就停留在【造不如买】的状态下。
这是十分恐怖的。
和平时期没大问题。
进入战时,有能力大批量生产军火的国家,收了钱就要给货?
笑死!
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整个帝国还能维持相对统一的武器制式,很大程度是因为前任皇帝留下来的研发惯性。
内战后国家经济不好,各个选帝侯都选择勒紧裤腰带。这就造成了隶属皇帝的皇家武器研究院有什么新武器捣鼓出来,各个选帝侯觉得不错,就下订单,然后皇家研究院靠着订单维持半死不活的状态,挤牙膏似的投入资金研发新项目。
经常搞研发的人就知道。每一个科研所都需要一批脑洞大开的天才人物。
问题负责掌控研发的人很难分清这到底是天才的脑洞还是鬼才的脑洞。
研发过程中,错误和浪费是必不可少的。
皇帝当然希望用最少的金钱开发出最先进、还要单价便宜的武器。
实践过程中这非常难做到。
后人站在历史线以外当然可以‘客观’地指指点点。
然而对于当时的当事人来说,这有如在水缸那么大的一桶浆糊里捞出一滴纯水,这是非常难以判断和做到的。
米哈伊尔*科什金就是这么一个倒霉蛋,他因为把一款代号为A-32的通用坦克设计交给皇帝,莫名其妙地被炒了。
皇帝的原话是:“什么?A-32坦克可以作为通用坦克,集成BT系列坦克的高速、T-28的火力和T-26的小巧于一身?我觉得BT-7SV就很好,已经可以横扫欧罗巴大陆了,不需要再搞什么新型坦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