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五十年代吃饱喝足(9二合一)(1 / 4)

加入书签

省城的热度还未完全降温,大约一个星期后的下午,县委宣传部的老张第一个发现了新大陆。他戴着老花镜,照例在办公室逐字逐句地翻阅新到的《国家日报》,那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忽然,他的目光在一个不起眼的右下角定住了,手指下意识地推了推滑到鼻梁的眼镜。“这……”老张的声音难得卡住了,他猛地抬起头,冲着办公室里其他正在喝茶、写材料的同事喊道:“快来看!快来看!咱们县里水淼写的那篇稿子,上……上《国家日报》了!”

话音刚落,办公室瞬间静下来,等到理解老张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的时候,随即,“呼啦”一下,所有人都围了过去。

确认无误后,整个宣传部像炸开了锅。哎呀,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他们这些专业的笔杆子还没有上过国家的报纸呢,别说国家的了,就是上省里边的报纸也是屈指可数的。

可是看看人家,在什么单位?!可以说都是大老粗的地方,硬是磨起了文功夫,把他们这些人都给比下去了。

电话立刻成了最忙碌的物件,等到领导知道之后,后一个电话就直接拨到了军委会。

接电话的正是周干事。听到消息,他手里端着的搪瓷缸子“哐当”一声掉在桌上,茶水溅到桌子上也顾不上擦。

水淼好奇地抬头看了一眼,什么事情让从容不迫的周干事都这么失措了。也是这个年代的电话机质量不行,水淼模模糊糊也听到了个大概,好像和自已有关。

“啥?国家日报?张科长,您没看错吧?”得到肯定答复后,周干事扔下电话,像个炮弹一样冲出了办公室,一路喊着“领导!领导!天大的好消息!”声音在走廊里回荡,引得各个办公室的人纷纷探头张脑。

消息像长了翅膀,不到半小时,传遍了整个军委会。水淼都有点不适应这样的热情了,在她看来,自已只是做了一件小事而已,还不至于这么兴师动众啊?!

但是,对其他人来说,这可不是普通的喜讯。在这个偏居一隅的小县城,自有史以来,别说正面报道,就连名字都几乎没在国家级的报纸上出现过。

老辈人闲聊时说起,上一次县城名字出现在京城来的文书上,还是民国年间因为一场不大不小的匪患,被上面给批评了。而这次,是带着光彩,以先进事迹的名义通过国家的喉舌广而告之的!

不说军委会这边怎么高兴了,就连县委大院的领导亲自打来了电话,声音里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老赵啊,你们军委会这次可是放了一个高炮啊!给咱们全县人民脸上增光了!”

电话这头的军委会赵主任,握着话筒的手心都有些汗湿,连声说着“是同志们工作做得到位,是水淼同志笔头子硬”,嘴角却快咧到了耳根。哈哈哈,都说咱们这院里都是一群武夫,现在看到秀才的能力了吧。

紧接着,地区、省里的相关上级部门的表扬和询问电话也接踵而至。军委会那部黑色的摇把子电话,几乎就没歇过,铃声一阵紧过一阵,周干事接电话接到嗓子冒烟。往日里有些严肃的军委会大院,此刻都洋溢着一种过年般的喜庆气氛。

第二天,赵主任去市里开一个关于双拥工作的协调会。他还特意换上了那件半新的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会议间歇,他端着茶杯,看似不经意地和邻座的同行闲聊:“最近啊,我们县里在拥军优属方面,也就是做了点扎实的工作,基层的同志比较用心,发现了个不错的典型,写了篇稿子……”

他顿了顿,轻轻吹开杯口的茶叶,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周围几个人都听见,“嗨,没想到,连《国家日报》都注意到了,给登了一下。篇幅不大,就是个‘豆腐块’,但这说明上面的导向嘛,我们以后更得把工作做细做实才行。”

都是干一样工作的,其他地方的领导怎么不知道赵主任这里拔得头筹了,一个个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