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五十年代吃饱喝足(8二合一)(5 / 5)

加入书签

先去帮助那些缺乏劳动力的烈属家庭干干农活?犁地、挑粪、播种、收割,什么都行!这不仅能切实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更是我们拥军优属、巩固军民鱼水情的具体体现,能让前方的战士更安心,也让后方的烈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水淼都还没怎么细说,领导就猛然拍了下手掌,雷厉风行,当场拍板。

很快,一支支由生龙活虎的年轻战士组成的“助耕队”便成立了。

他们打着红旗,唱着嘹亮的军歌,活跃在了县郊的田间地头。他们帮烈属家庭犁地,汗水湿透了军装;他们挑着沉重的粪担,脚步却坚定有力;他们弯腰插秧,动作从熟练……

水淼没有仅仅停留在办公室里的组织和协调上。她常常戴上草帽,跟着助耕队一起下地。

她力气小,干不了重活,就帮着送水,或者和烈属家的老人、妇女拉家常,一边帮忙,一边更细致地了解他们的近况、困难和需求。

她看到一位失去独子的老大娘,用颤抖的手捧着战士充满汗水的脸,眼泪止不住地流,嘴里反复念叨:“好孩子,都是好孩子……我儿要是还在,也该像你们这样……”那一刻,水淼的眼眶也湿了。

夜晚,忙碌了一天的她,再次坐在那盏小小的煤油灯下。孩子们均匀的呼吸声在身边起伏,窗外是静谧的乡村夜晚。

她铺开稿纸,将白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将那田野里的汗水、笑容、泪水,将那军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化作一行行饱含温度与力量的文字。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如同春蚕食叶,倾注着她的全部情感。

她写了一篇题为《铁肩担道义,柔情暖人心——记我县驻军助耕队倾情帮扶烈属事迹》的通讯稿,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直到认为能够真实反映那份感动,才仔细誊抄清楚,怀着几分忐忑和期待,经过领导同意,寄给了省报。

她并没抱太大希望,只是觉得,这些发生在平凡土地上的不平凡的人和事,这些默默流淌的深情,应该被看见,被记住。

没想到,过了大约半个月,水淼正在整理档案,周干事一阵风似的冲进办公室,手里挥舞着一份崭新的省报,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和红光:“水淼!水淼!快看!登了!你的文章登报了!!在第二版,挺大一块呢!”

其他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也都围了过来。水淼接过那张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心脏怦怦直跳。果然,在副刊版一个醒目的位置,她看到了自已的文章,标题略有改动,但核心内容和那些饱含情感的细节描写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白纸黑字,清晰地印着她的名字——水淼。

能够被更多人看见,自已所做的事能够被更多人学习,有更多的烈士家属得到照顾……这一刻,水淼忽然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坚持,都值得了。

这篇报道很快在单位和县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把手甚至在全体会议上特意表扬了她,说她“不仅是笔杆子,更是个有心人,能深入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善于总结宣传”。

水淼“笔杆子”的名声,就这样传开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