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时过变迁(2 / 2)
让国师甘愿出山分忧。”
袁天罡没有接话,只是微微垂首,保持着躬身的姿态。李适也不在意,转身朝着不远处等候的马车走去。临上车前,他又回头望了一眼“刘记羹铺”的招牌,目光悠远,口中喃喃低语:“师父,当年你说‘待君有能,再续前缘’,如今朕已能撑起大唐,可你却不知在何方……今日一别,怕是再难寻到你了。”
马车缓缓驶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留下两道浅浅的辙印。李适坐在车内,指尖轻轻叩击着车壁,心中已开始盘算如何启用李泌、推进削藩之策。此后二十余年,他始终坚守初心:杨炎推行的“两税法”,让大唐财政渐有起色;他多次亲赴前线,恩威并施,收服了数个割据的藩镇,虽未能彻底根除藩镇之患,却也极大地削弱了其势力,让大唐的国祚得以延续。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的冬夜,会宁殿内灯火通明,六十四岁的李适躺在龙榻上,气息已十分微弱。他望着殿顶的藻井,手中紧紧攥着一枚玉佩——那是当年师父送他的信物。弥留之际,他仍嘱咐身旁的太子:“藩镇……乃大唐心腹之患,务必……务必继续削藩,莫让先祖基业……毁于一旦……”
话音落时,殿外的更鼓恰好敲了三下,夜色深沉,大唐的一位勤政的皇帝,终究闭上了双眼。这一年,李适在位二十七年,他用半生心血,为风雨飘摇的大唐筑起了一道屏障。朝臣遵其遗愿,上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将其葬于崇陵。
春日里,崇陵的松柏抽出新枝,前来祭拜的百姓时常会说起:德宗皇帝曾在洛阳南市寻过一家古羹店,那店里的羹汤,藏着他对故人与大唐的一片赤诚;而他一生推行的新政,如同一碗温热的羹汤,温暖了大唐的半世余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